新华网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王汝堂、董振国)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且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国农户仍然习惯于自己存粮。记者在采访国家粮食局时了解到,目前中国约有六成粮食存于农户家庭,农户仍是储粮的主体,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近些年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不少农户完全有能力买粮吃,但多数种粮农民仍自己存粮。山东省定陶县是粮食大县,全县70多万亩小麦。粮食局副局长乔革新对记者说,农民的心理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粮食价格是高是低,总是要储备足全家的口粮。定陶县今年小麦直补面积76万亩,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总产在2.5亿公斤左右,但只有1亿多公斤出售,其余的全部存在农户家中。
近年来,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不少地方的粮食企业开办了“粮食银行”等代农储粮业务。农民把粮食存在粮食流通企业或面粉加工企业,可以随时提取粮食或面粉,给农民提供了方便。但不少农户出于风险考虑,认为把粮食存在自己家中更保险。山东莱州市沙河镇孙哥庄村农民王昌义告诉记者,今年他家收获了2500公斤小麦,卖掉2000公斤后,剩下500公斤粮食全存在自己家里。
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统计,尽管近两年中国加强了国家粮食储备,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仍储存在农民家里,存粮农户约有2.4亿户,是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