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重庆10月15日电
(记者王金涛)
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15日在此间表示,重庆市“10·1”特大交通事故暴露出重庆市公共交通营运体制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是营运主体多而散,经营规模过小,竞争秩序不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重庆市直辖以来,其主城区公交客运市场发展较快。目前,重庆市主城九区共有营运车辆7575辆,其中国有公交车辆5199辆,民营班车2376辆。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和带动作用,为解决社会公众出行难、完成政府安排的社会义务和应急疏散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营企业经过分步调整,为解决社会就业、繁荣客运服务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给重庆主城区客运市场注入了活力。
但余远牧指出,由于营运主体多而散,重庆主城区公交客运市场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矛盾。特别是以民营为主的“7字头”客运车辆去年营运以来服务质量较差,群众对其反应十分强烈。由于不少民营企业只有几辆车,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挂靠在上级公司,711等线路的客车违章超载、超速、超车、到站不停、过站甩客、乱停乱放、不服执法人员监管等安全隐患,成为公共交通的一大毒瘤。一些车辆驾售人员态度恶劣,严重损害了重庆形象。一些小公司只有一二辆车,车主就是驾驶员,家庭化经营的现象突出。
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规范公交客运市场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公平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余远牧分析说,同在重庆主城区营运的各类客运企业在纳税、缴费、职工社会保障,运力投放和新开线路、站场设施使用、单车核载人数、证照办理、承担公益性运输任务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政策不统一。国有公交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困难,需要进一步转变内部管理机制,增强活力。其他社会客运企业由于大量采取单车挂靠的组织形式,管理松弛,经营粗放,服务质量低,安全隐患多,不能适应社会公众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 (责任编辑:梅智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