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3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瑞士洛桑举行。那是笔者第一次出国采访,瑞士小城洛桑山美水美人更美,让人印象极佳;而更深刻的记忆,则是当时的中国队以226.117的总分夺得男团冠军,初出茅庐的李小鹏喜获金、银、铜“大满贯”,成为中国体操男队有史以来夺得世界冠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10年来,国际体操界发生了很多事。当年的16岁毛头小伙李小鹏,如今夺得的世界冠军数目,已经和“体操王子”李宁大哥不分伯仲。这回他因伤缺阵,正在家看电视上的小师弟们冲锋陷阵;而中国男队的头号对手,已经从当年的俄罗斯、罗马尼亚,变成了重振雄风的日本队。
10年前赛场上天鹅般优雅的霍尔金娜已为人母;而在器械上翻飞自如的超级明星涅莫夫,更早已淡出赛场;当年经常“出镜”的中国男队主教练黄玉斌,今天也成长为代表团团长,正坐在看台上用手机指挥教练,就像当年体操中心的老领导张健和高健在看台上用手机指挥他。
的确,10年来体操界发生了很多事,就连规则也在变:沿用了上百年的“完美10分”曾经让所有体操运动员魂牵梦萦,也让人们记住了李宁、科马内奇和马艳红;可如今连“10分制”也正式成为了历史——阿胡斯世锦赛的最大亮点,就是难度“上不封顶”,如果取得整整10分,那运动员不再欣喜若狂,反而会羞红了脸。
不错,体操在变。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体操人对完善规则的不懈追求。
1997年在洛桑,体操规则也是刚刚经历了改变:当时是强调“编排”和“连接”,也就是主张体操“更美更连贯”。可是观众们对此好像并不“买账”。在雅典奥运会赛场,当涅莫夫在单杠上一连作出六个飞行动作而裁判没给高分的时候,观众不干了,连续15分钟的嘘声和口哨,让当时在现场的笔者现在想起来耳朵都发麻,结果裁判被迫改分才平了“众怨”。正是那次事件,催生了如今难度“上不封顶”的规则变革,体操的航船,由“更美”转向了“更难”。
现在下断语说这次规则转型是对是错为时尚早。难度会带来观赏性,更会带来风险。但这不妨碍尝试,因为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一个规则不完善,却没有勇气和魄力去改变。
追求更完善的规则,是竞技体育的崇高精神。10年来体操的“规则之变”,不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吗?(本报丹麦阿胡斯10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