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股民、市民,“幸福”人记录着城市化的巨变,党报进社区记者与新成立的幸福社区
两岁的小鑫鑫挥起自己稚嫩的小手,拍打着刚刚揭开“盖头”的“幸福社区委员会”牌匾,嘴里咿呀说着:“幸福,幸福……”
这是在10月13日原幸福一、二、三村合并为“芝罘区幸福街道幸福社区”时,发生的一幕。 小鑫鑫可爱的笑脸,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新“幸福社区”居民的幸福心情。
从这一天起,幸福一村、二村、三村这些原来的“称谓”可以真正地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村改居”后的三个“村落”已经划归一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
这也是芝罘区乃至我市“村改居”后组建的第一个社区,在“村改居”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城郊居民区成立的第一个社区党委。
几年前,因为集体资产以股权的形式量化到人,他们由“村民”变“股民”,而这一天起,他们真正地从“村民”变“社区市民”,真正感受着城市化的幸福。
芝罘区委副书记郝祖楷很兴奋,他说,城郊居民区进行社区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幸福社区的揭牌可以说是“瓜熟蒂落”,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城郊的居民同样体会到我们这个城市的现代化,真正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藩篱。
幸福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卫国介绍,新的幸福社区成立后,原幸福一、二、三村,也就是此前的鸿泰、宏达、幸福三个城郊居委会职能终止,其负担的社会性事务移交社区居委会,原有的经济实体公司则承担社区的经济职能和债权,并照旧承担对居民的一切物质待遇。
幸福社区的“新家”是幸福实业公司已经装修好的1600平方米的原居民活动中心,如今将其整体移交给社区使用,幸福实业董事长王克发乐得其所,他说,这样一来,三个公司将完全以公司化模式运作,从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中完全剥离出来,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而社区居民的福利待遇也将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改善提高。
而新任的社区负责人江轮则表示,社区将完全按城市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体系开展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对社区服务、文化、卫生、治安、教育、环境等公共事务建设实施综合管理,让习惯了找“村委”的社区居民形成“有困难找社区”的共识。
60多岁的老“幸福”人于大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幸福社区这个名字好啊!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天比一天幸福!” 本报记者 李德强通讯员潘敏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