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朱波金陵晚报报道中药材也可以像人一样有识别“指纹”吗?或者你不相信,但南京中医药大学有一项研究项目正是为名目繁多的中药材建立一个浩大的“指纹库”,在该校副校长蔡宝昌教授带领下的一个工作小组,已经为包括人参、桔梗在内50多种常见中药材建立了“指纹”图谱。
“神农尝百草”过时了
在传统的中药典籍里,中药材的鉴定、识别一直都是用“性状”来描述。所谓性状,即该中药材的长相、味道、生长环境、疗效症状等,依靠这些主要特征的描述和师傅徒弟的口口相传。但是,这种用“看、闻、摸、尝”来鉴别中草药材的方式,一方面固然为中华医学文化遗产增添了内容,另一方面却给中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拘囿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中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麻烦:比如中药材的真假识别、中药剂的专利保护、现代中药制药生产的质量控制,还有中药的面向国际等问题。停留在“神农尝百草”手工阶段的中药材识别鉴定,需要更新的技术和方法。作为中国最早进行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蔡宝昌教授很早就已经开展了中草药材的“指纹技术”研究。近几年来更组建成立了“江苏省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中药全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制”等立项资助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药材的“指纹”呢。蔡宝昌解释,其实“指纹”只是借用了法医学的概念:就像绝对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中药材也有自己的“绝对差别”,这就是“在各种光谱、色谱、波普技术条件下,对某一种中药材取得的数据”。
百幅数据图合成“指纹”
在蔡宝昌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蔡宝昌的学生对中药材——药用栀子的指纹提取过程。在一堆仪器旁,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电脑屏幕,而几个小试管静静地躺在仪器的观测皿中,这些小试管装着不同渠道获得的药用栀子切片。此刻,工作人员正用280个纳米紫外波长“照射”着这些药用栀子切片。不一会儿,电脑就绘制出一幅幅颇像心电图的峰值图来。工作人员指着这些起伏不大的曲线说,药用栀子成分相对简单,如果是人参,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峰值图,因为人参中的化学成分至少有200多种。不过,这个峰值并非就是中药材的“指纹”。在另一台仪器上,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带电荷不同的粒子冲击对中药材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又构成了另外一幅峰值图。蔡宝昌介绍者,其实中药材的“指纹”提取是一个“综合工程”,方法也是多样的,一味中药,采取水提取可以得到一种图谱,采用乙醇提取,则得到另一张图谱、脂融性的乙醚提取的,则又是一张,一味中药能得到成百张图谱……蔡宝昌所采用的则叫做“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最综合地将各种不同光谱色谱条件下的中药材数据峰值体现在一张三位图表上。(如图,分别为何首乌、黄连、葛根的三维指纹图谱)这样,也就为各种中药材建立了自己的指纹。别以为这项技术简单。蔡宝昌和研究人员一起花了三年时间,才将50余种常见中药材建立起“指纹”。而整个《本草纲目》一共记录有800来种中药材。目前,蔡宝昌正在对江苏的地道药材做指纹鉴定,这包括百合、太子参、茅菖术、薄荷等十来种。蔡宝昌认为,至少得把中医临床上的500种左右常见中药材进行指纹鉴定,才能叫做“指纹库”。
名贵中草药轻松辨别
费那么大力气建立中药材的指纹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以常见的名贵中药材——人参为例,人参的作用自古相传,但是人参到底有些什么科技含量在内呢?大部分人恐怕很难说出来,而如果面对做成切片的五年人参和一年人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恐怕也很难识得其中区别。这时候,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就发挥作用了。在指纹图谱鉴定下,一个只有一年的人参切片和一个具五年年龄人参的切片,立刻显现出巨大的峰值差别。蔡宝昌告诉记者,这其实只是指纹图谱技术的小小应用。还是说人参,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医学界也开始逐渐使用现代科技来进行中药材的鉴别——如显微技术、理化技术(物理化学性质)等,但这些都只能判定人参的某一两种主要成分,且即便测定了成分,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中药材的质地好坏。但使用了指纹图谱技术后,人们惊异地发现:一味人参其实就有200多种化学成分,这些种类不同、比重不同的成分都在临床时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指纹图谱技术的身份识别还体现在很多方面。药用山药和食用山药,从外观、形状上很难区分,甚至很难鉴别真伪,但通过指纹图谱,则立刻就发现区别;江苏产的百合,和西安等地产的百合,药性上有很大差异但长相上区别也不大,借助指纹图谱就能很容易找到“籍贯”。另外,名贵药材——梅花鹿的鹿茸和经济价值不大的马鹿鹿茸,一般人也不易区别,但在指纹图谱下,真伪立刻显形。指纹的作用不单纯是对中药原材料进行鉴别,由于指纹图谱对中药材各种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也有作用,比如中药材的规范种植、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中成药规范化生产等。
不让“六神丸”案例重演!
蔡宝昌还告诉记者,其实为中药材建立“指纹库”的最大好处,是为中药国际化并且获得国际保护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的中医药非常神奇,但学术界却拒绝承认中药的科学性,因为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它的基理。这直接导致了令人痛心的“六神丸”案:几十年前,家喻户晓的中国名药“六神丸”,被日本专家再加工换了其中一味药材,开发出了“救心丹”,并注册为他们的专利和驰名商标,目前的年销售额达到上亿美元;而另一个治疗疟疾的特效中药——青蒿素,经过中国几代人研究成功后,却被一家国外企业抢注,仅此一项,中国每年至少损失2亿到3亿美元的出口额。据蔡宝昌介绍,我国的民间中药秘方、验方至少达30多万个,有记载的至少也有6万多个,但成为国际品牌的却几乎没有。而目前国内有制药厂7000多家,真正拥有自己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更是微乎其微。中药材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除了意识不足外,蔡宝昌解释,主要还是因为中药和西药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相比较“头疼治头脚痛医脚”、以已知单一的成分为主的西医,中药和讲究“中庸包容”、“妙不可言”的中国文化如出一辙。一个中药材,少则几十种多则几百种成分,而“复方”概念的中药剂,则可能一味药有成千上万的成分。这些因素导致中药无法像西药那样定量定性申请专利,但是,使用现代科学标准的指纹图谱,则可以将中药最终国际化、现代化。末了,蔡宝昌称:目前的中药材指纹鉴定技术还只是初步研究阶段:到了高级阶段,指纹技术不但能鉴别中药材的成分有无好坏,还能让观察者一眼就看出该味中药药材或者中药药剂的基本疗效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