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纪念碑被枝繁叶茂的树枝挡住 本报记者 郑亮 摄
修脚的小贩排列成了一条街 本报记者 郑亮 摄
本报讯(记者 郑亮 向聪)拥有77年历史的人民公园,蜿蜒于金碧山间,亭台楼阁、茶园幽径,无处不承载着老重庆人的记忆。同重庆人民一起经历过大轰炸,几开几闭,曾繁华一时。昨日,人民公园拉开重建工程序幕。
据悉,此次政府将投资1.5亿,在修复、绿化人民公园原址同时,还将新建现代化文图两馆,并修建一条连接新华路与解放东路的车行道,打通上下半城交通。修建期间人民公园正常开放,预计2008年建成。
打通上下半城车行道
昨日下午2点,人民公园西三街入口右侧,随着渝中区区委书记刘隆铸一声令下,人民公园地块及渝中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了。“改造目标是打造解放碑‘后花园’。”改造后的人民公园绿化面积将比现在扩大一倍,由30%上升到60%,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及历史文脉为基础的综合性开放公园,将建成金碧山台景区、台地林阴漫步景区和覆土广场景区三个景观功能区。
改造工程将在人民公园东侧增设环行车道,满足上下半城交通疏导。车道全长300米,宽7米,上接新华路,在公园内单行绕场地而下,至西三街。
目前公园内贯穿上下半城的步行通道将被改造成山城步道,一律由青石板铺砌;由卵石、碎石等天然材料建成的野趣林间小道则蜿蜒于各平台间。
建成后,人民公园将形成山城步道、林间小道以及沿公园场地边缘设置的过境车行道,三者交错形成一个便利的情趣不一的交通网络,串联起公园内各大景点。
新建现代化文图两馆
公园东北面将新建文化馆与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文化馆、图书馆分别有8000平方米,还有一个供市民文化活动用的2000多平方米的500座多功能厅。
重建三大景观功能区
从新华路方向进入人民公园,首先是位于最高一级的金碧山台景区。此处将以修复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江天烟雨阁(现长亭茶园)等部分文物遗迹为主。
由于重庆特殊的气候环境,目前公园内两个碑上的文字很多已经模糊不清了。而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命运还不仅如此,碑体被枝繁叶茂的树枝挡住了。施工人员表示,为保留其历史性,不会重新镌刻碑文,将对碑体重新清洗后用防风化的药剂进行保护。
台地林阴漫步景区将种植冠大荫浓的黄果树、小叶榕、白椿作为高低交错的背景,再缀以叶片色泽不一的乔木,展现出不同季节不同景观的植被群。
覆土广场景区,新修的文图馆裙楼屋顶与公园相连,成为公园的延续空间。在西三街公园入口处市民将可以乘电梯抵达覆土广场景区。“这类似于第二个凯旋路电梯,是将电梯作为交通工具。”施工方介绍道。
历经77年 人民公园前世今生
记载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中,我市近代史上首座开放式公园———人民公园,位于解放碑上下半城之间,始建于1926年10月,1929年8月竣工开放。
1926年,潘文华继任重庆商务督办,重修这座公园,种植花木,筑金碧山堂、江天烟雨阁、涨秋山馆、喷水池、悠然亭等,还建起阅报室、网球场、儿童游戏场、假山等,并在大门进口处塑起孙中山像,取名中央公园。
抗战时期,中央公园改称中山公园,无数官方、民间的文化活动选址此地举行,如郭沫若这样的文化名人常聚会长亭茶园,喝茶高谈时事。
解放后,中山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民公园都是重庆人最喜欢的休闲娱乐场所。1959年前,公园里还有动物园,有猴、虎、狮、豹及各种雀鸟。公园里的溜冰场人满为患,茶园更是空无一席。早上,林阴道上都是练武术的人,木棒打在那赤裸的胸背上梆梆响。晚上,灯光阴暗处便成为恋人出没的好去处,时时传出窃窃私语声。
后来,文化宫、少年宫和枇杷山、鹅岭、西区等公园逐步建成开放,重庆人游玩的地方多起来了,人民公园才逐渐衰败。上世纪80年代,人民公园成为鸟市、狗市,公园的设施所剩无几。
如今的人民公园半废半存,石径残破、花坛杂草丛生、棋社茶园荒废。遍布私人茶座,茶桌甚至搬上了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座上,修脚的小贩排列成了一条街。在此休闲娱乐的市民减少了,光顾公园的只剩下少数老年人和通过公园穿越上下半城的行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