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泉媛老人在看记者带来的《长沙晚报》。特派记者 彭玮蔚 摄
“一生坎坷,两袖清风,三过草地,四爬雪山,五次婚姻,六个孤儿,七次遇难,八遭暗算,九死一生”,这是一位学者对原红四方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女团长王泉媛一生的概括,实际上也是老人人生的真实写照。
日前,在江西省泰和县城解放路一栋普通民房中,现年94岁的王泉媛老人刚刚送走前来慰问的江西省领导,又迎来本报记者一行,王奶奶依然十分热情。还没等记者坐下来,老人便拉开了话匣子……
我就是要当兵!
1921年,孙中山发起的“免费读书”运动传到了江西省泰和县,当时才8岁的王泉媛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到叔叔跟前哀求:“我想读书,您帮我去写个名字吧。”闻讯赶来的母亲,一把就把瘦小的王泉媛拉回了家:“不要去,你去了谁做事?”就这样,王泉媛的读书梦破灭了。
可心气高傲的王泉媛没有就此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1930年,我在吉安敖城赶集。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高喊:敖城暴动了!共产党来了!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共产党,不知怎的,它就像一团火一样在我心中燃烧。共产党是穷人的党,是帮助穷人翻身的。这一天,这个声音不停地在我心中回响。”当时,17岁的王泉媛已经做了别人的童养媳,她回家向丈夫提出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32岁的丈夫死活不肯放她走。此时的王泉媛已经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有主见的人,她昂起自己的头:“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要当兵!”几天后,王泉媛只身一人悄悄离家,满心喜悦地走入了自己神往的队伍。
毛主席对战士比儿子还亲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王泉媛成为了妇女工作团的一员,主要负责伤病员的收容工作以及筹措钱粮。也就是在这时候,王泉媛开始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有了接触。
“毛主席对战士真的比儿子还亲啊!一开始,他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可慢慢地,他就拖在了最后面。为什么?他一见伤员身上背着枪,就停下来,让那些战士把枪往他马背上放。马背上行李越来越多,毛主席干脆下马自己步行。有一次,我扶着两个伤员走得很吃力,毛主席看到了,亲切地和我打招呼:‘小鬼,你怎么还在这里啊?要掉队咯!’我有气无力地告诉他原委,没想到毛主席二话没说就挥了挥手:‘来,把他们的枪放到我马背上来!’一下子减轻了那么多负担,我三下两下就走到前头去了。”回忆这段往事,王奶奶脸上始终带着微微的笑容,语气充满感激。
周总理在王奶奶的心目中也同样高大。“有一次,我和吴富莲买粮回来,路上碰到了周总理。看到我们那么瘦弱的两个女将背着那么重的粮袋,便关切地问有没有人武装保护我们。我俩摇了摇头。周总理马上掏出笔在纸上大笔一挥,写完递给我就匆匆走了。我一看,原来是写给总卫生部政委朱良材的,要他注意我们这些女同志的出入安全。”在王奶奶印象中,周总理总是最忙的一个,也是最体贴战士的一个。
与王首道两日相聚的婚姻
1934年的一天,蔡畅(李富春夫人)、李坚真(邓仲铭夫人)、金维映(李铁映母亲)三位大姐笑眯眯走到了王泉媛跟前。原来,她们看到王泉媛和王首道经常在一起共事,两人相处得还不错,热心的姐妹们决定撮合这一对年轻人。刚年过20岁的王泉媛还有着少女特有的羞涩,不管大姐怎么“软硬兼施”,她始终不说一句话。“连续好几个晚上,她们三人轮流跑来做我的工作。后来,王首道自己也跑过来了,他没说什么,就一个劲问我同不同意。就这样,我们成了。”
第二天,两人就因为工作而分开了。临走前,王首道将一把手枪塞到王泉媛手里:“我没别的可以送给你,就把这个留给你吧。希望你记着我,我们日后再相见。”王泉媛紧紧抓住丈夫的手,哽咽了:“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我应该送你一双千层底布鞋的,可我现在不能给你。”王泉媛说:“长征路上结婚,我可是个特例。从瑞金出发时,上级曾三令五申,转移的路上没谈恋爱的不准谈情说爱,谈了恋爱的不准结婚,结了婚的不准怀孕生育。就连邓颖超、贺子珍等人一般也不能与自己的丈夫在一起。没想到几位大姐为我和王首道破了一次例,让我们品尝了爱情的瞬间甜美。她们太善解人意了。”后来,王泉媛不幸被敌人俘虏,音信全无。王首道在延安等了王泉媛3年,以为王泉媛牺牲了,才又成了家。
共产党员就是不怕死
1935年,红军到达两河口时,王泉媛因病在红四方面军医院接受治疗,从此便留在了红四方面军。但在长征途中,由于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红四方面军南撤,三过雪山,四过草地,承受了比其他长征队伍更多的苦难,而作为一名女同志,王泉媛的长征之路注定异常艰难。
“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即使来了例假也不能休息。草地气候反复无常,有一次下暴雨,我和几个女同志撑着雨布站了一天一夜。”恶劣的环境让王泉媛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1936年,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成立,王泉媛被任命为团长。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红五、九和三十军同阻截的国民党马家军决战。“有一天夜里,我和十几名女战士连夜走了一百多里路,在一个窑洞里小憩,结果被马家军发现了,关进了凉州监狱。有个叫马进昌的团长逼我给他做小老婆,我背上都被皮鞭抽开了花,就是不肯。他们就威胁说要我命,我只反复说一句话:‘当兵我就不怕死,怕死我也不是个兵!要结婚,没门!’马进昌气急败坏,把我监禁起来,严加看守。一个煮饭的见我可怜,决定帮我逃出去。我要他帮我刻了个章子,找了一套男人衣服,就女扮男装逃了出来。
我永远都是一名共产党员
逃出马家军的魔爪,王泉媛找到了党组织。因为当时特殊的情势,党中央规定,失散的红军,走了一年可以接收,二年的先审查,三年的就不收了。
王奶奶的面色随着记忆的深入,凝重起来:“我当时失散才一年零十一个月,我就跟接见我的同志要求确认身份。他说不收。我当时就急了:我刚从虎口里出来啊,你不收我我怎么办呢?他说你回家啊。说完扔给我五张纸币,任凭我如何说也不再理我。我知道没希望了,跟他说:‘你不接受我可以,但请你帮我转告党组织,我王泉媛没做过对不起党的事,永远都是党的人。’敌人打我骂我我没掉过一滴眼泪,可那一次,我失声痛哭。”
就这样,王泉媛一路乞讨,回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农妇。五十多年之后,王泉媛才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红军身份。我禁不住问老人:“你为革命出生入死,却被党组织拒之门外这么多年,您是怎么想的呢。”老人丝毫没有迟疑地回答:“一开始我也有点想不通,可我一想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我没犯过错误,打仗时从来不走后面,我相信总有一天,党会为我落实政策。”从老人坚定的脸上,记者第一次深刻领会到了“忠诚”二字的含义。
希望后人“体会”长征
晚年的王泉媛,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在自己收养的儿子儿媳的照料下,四代同堂,其乐融融。访谈间隙,老人的两个可爱的曾孙女跑出来了。老人一看见感冒了的小曾孙女,就招手把她抱在怀里。
王泉媛老人现在已经94岁了,她的女儿在一边小心提醒我们:“每年下半年老人支气管就会出问题,多说话就喘不上气来。”记者心里一紧,深感这样的采访是对老人健康的一种掠夺。连忙停止了询问。“没关系,没关系,你们能来,我很高兴。”王奶奶紧紧握住了记者的手。虽然老人手有些冷,但记者却觉得异常温暖。王奶奶每年要接受无数次采访,可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她说:“我并不是要向人炫耀苦难,只是希望后人能从长征的艰难中体会到一些东西。”
令人欣慰的是,王泉媛老人的故事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老人家中,我们看到了成堆的信件,寄信的有小学生、有大学教授、有商人也有上班一族,他们的信件无一例外都是手写,无一例外都充满了对老人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