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2006胡润富豪榜在上海揭晓。作为去年胡润百富榜的榜眼,被胡润评估了125亿元个人财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这位黑马富豪的特立独行让他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受到很多质疑。 关于严介和的财富争议,一年多以来一直没有停息,而近日曝出的严介和4亿元债务缠身的消息,再次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1、多家银行追债实情
南京市房管局的登记资料显示,截至9月21日,短短半年多时间里,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5次查封了严介和的12处住宅,绝大多数甚至已经被重复冻结3次以上,而最近的一次冻结则发生在2006年9月20日。这些诉讼的原告,大多为各地商业银行,而被告皆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或者下属企业,乃至太平洋建设集团实际控制人严介和。
与中行南通分行的借贷关系
2003年8月,太平洋建设集团在南通如皋经济开发区获得了一份总额达1亿元的道路工程施工协议,并由江海建设进行施工。随后,江海建设向中行南通分行提出了贷款申请。“当时的审核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中行南通分行这位高层表示,在最终决定向江海建设贷款前,该行公司业务部相关人员除了对江海建设及太平洋建设集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外,还亲自到太平洋建设集团在如皋、苏州的项目现场调查,甚至还向其他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有业务往来的银行了解情况,“当时不管江海建设还是太平洋建设集团,情况都是比较好的,江海建设当时的资产负债率不过30%,没有任何借款,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负债率也只有31.42%,整个太平洋建设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借款不超过2亿元。”
即便如此,这笔共分三期的贷款,在顺利执行了前两期分别为1250万元的合同之后,江海建设方面却没能按合同约定归还最后一笔2500万元的贷款。中行南通分行给江海建设这笔2500万元的贷款,到期日期分别为2006年1月30日和2006年6月27日。据悉,2005年12月,中行南通分行获知,中行江苏省分行已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7000万元贷款本息申请诉前保全。随后,中行南通分行与江海建设及严介和沟通,提出提前还款,此次沟通未果。
银行追债收效甚微
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通中诉保字第0001号]民事裁定书显示,2005年12月30日,中行南通分行向该院提出申请,请求对江海建设、太平洋建设集团和严介和价值2532.6587元的财产予以诉前保全。南通中院批准了这一申请。但中行南通分行却发现,江海建设在南通的办公室是租的,并没有资产可查封。
南通中院先是保全了如皋经济开发区总公司欠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应付工程款。但由于该工程尚未全部完工,具体应付账款无法确定,“按合同大致在4500万元左右,但另一家银行已经抢先一步冻结了1200万元,而且由于施工方原因导致工程延期,如皋开发区管委会还会扣除部分违约金,真正被我们冻结的应付工程款估计在2000万元以下。”中行南通分行一高层透露。
随后,南通中院还在南京查封了12套以严介和名义购买的房产。不过,在南京中院之前,已经有另一商业银行提前查封了其中的7套。而更让该中行南通分行高层想不到的是,“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今年1月,中行南通分行正式起诉了江海建设、太平洋建设集团及严介和本人。由于查封的相关资产远不及江海建设欠中行南通分行的贷款金额,南通中院还在帮助其尽量查封江海建设、太平洋建设集团及严介和个人的其他可诉前保全的财产。“凡是我们能找到并可以查封的资产,目前都已经封完了,但远远不够。”
与苏州浦发行之间的借贷官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苏州分行(简称“苏州浦发行”)也是被逼着与太平洋建设打起了官司。苏州浦发行一负责人透露,五湖建设2004年进入苏州,在苏州开发区拿了很多政府项目。2005年3月,苏州浦发银行某下属支行与五湖建设签定了贷款协议,向五湖建设提供600万元为期半年的短期贷款。
2005年9月,该笔贷款到期,五湖建设未能如期归还贷款。“我们当时感觉五湖建设可能有问题。”该负责人回忆,“除了欠我们的贷款,它还欠了供应商很多钱,苏州另一家银行8月份就因为贷款未能如期归还告了五湖建设。”随后,苏州浦发银行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五湖建设和太平洋建设集团同样没能查封到多少资产。该负责人称,“太平洋建设集团总部大楼是租的,没法查封;汽车也是按揭的,没什么查封价值”。
2006年1月,苏州浦发银行正式提起起诉。2006年6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决,考虑到江海建设和太平洋建设集团无力还款,由担保方负责按期归还上述贷款。
严介和名下房产三次被查封
记者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以来,该院已至少三次查封了严介和名下房产:一次是今年1月9日,南京中院以[(2006)宁民二初字第14号]裁定,在中国银行南京下关支行诉江苏长城消防有限公司、金盛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严介和的借款合同纠纷中,查封三被告公司价值500万元的银行存款及等值财产。江苏长城消防为太平洋建设集团下属子公司。随后,严介和位于南京的12处房产被再次查封;另一次是2005年12月,太平洋建设集团曾向广发银行南京上海路支行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为6个月,南京消防集团和严介和本人为此借款提供担保,并签定了《最高额保证合同》。太平洋建设集团未能按期归还贷款。广发银行南京上海路支行在随后向南京中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要求保全价值1100万元财产。8月3日,南京消防集团9处房产及严介和名下一处房产又被查封;还有一次是在9月20日作出的一份裁定中,南京中院再次将严介和名下的12处房产查封,查封期限从2006年9月20日至2008年9月19日。
2、BT模式为何备受争议
早在2005年10月中旬,当胡润将严介和江湖地位“曝光”后,其经营行为一瞬间就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其推崇的BT(Build-Transfer)模式备受争议。
严介和掌控的所谓“魔方”就是其推崇的BT模式,即带资建设再移交,业主分期还款。“他们主要采用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常用的BT模式,即先建设后移交。”郑州市某建筑监理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BT模式由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变换而来,指承建方以全部垫资的方式来建设一个项目,项目验收完成后转交给项目业主,由项目业主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偿还项目基金。”
缺少资金后盾隐藏巨大风险
2003年8月,太平洋建设集团以BT模式与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定了道路工程施工协议,并由江海建设负责对区内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条道路和1个涵洞项目进行施工(以下简称“如皋项目”)。该项工程中,设备部分造价约2000万元,工程部分造价约8000万元。工程施工期约5个月,约定2004年元月20日前交付使用。按照太平洋建设集团的BT模式,当时双方约定,在项目建设期内,如皋方面支付工程预算造价的25%,即2000万元;当施工量达到50%时,支付工程总造价的15%,即1200万元(800万元现金,400万元用100亩土地抵扣);施工完毕交付使用时,如皋方面再支付10%,即800万元;余款6000万元在项目结束后,分三年还清,每年年底支付总工程款的25%,即2000万元。而上述款项的支付由如皋市政府担保。随后,江海建设以此项目向中行南通分行申请贷款5000万元。
记者调查获悉,由于太平洋建设方面资金不到位,如皋项目工期一拖再拖,“到2004年底,项目才做一半,我们就不要他们做了,把他们赶出了如皋”。9月底,如皋市政府一官员这样对记者证实。
而另据了解内情人士透露,如皋项目太平洋建设方面实际上已经完成了95%,但最后5%的项目由于资金周转不畅被迫终止。而如皋方面也已经支付了3500万元工程款,这些款部分用于归还中行南通分行前期共2500万元贷款本金及利息。
不少业内人士对严介和推崇的BT模式并不认可,认为其已经水土不服。上海现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华社资深记者朱继东认为,太平洋建设的BT模式可以概括为:从政府拿单,再利用政府信誉向银行申请贷款,利用银行短期贷款启动项目,再靠占用下游供货商或工程队资金,最终获得政府的长期回款。出于融资成本考虑,国外BT项目大多有风险投资做后盾,一般不采用银行短期贷款。严介和没有风险投资做后盾,而是想利用银行,这一开始就隐藏了很大的风险,也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性。
运作方式进一步加大风险
太平洋建设集团后期靠收购国有企业获得地方政府工程项目的做法更加大了这个模式的风险。BT模式中最具诱惑力的是政府信誉,将国有企业收购之后能经营得好,地方政府自然高兴,但收购之后企业若经营得不好,就难免会因此影响到BT项目本身。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拿到如皋项目之前,2003年3月,太平洋建设集团收购了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如皋橡胶厂,并将其更名为江苏北极光橡胶有限公司。然而,在几番变更之后,该公司的业绩并未能出现明显好转,2005年8月,太平洋建设集团将该厂转手给了当地一家民营企业。“他后来把业务重点放到内蒙古、四川、东北等地,其实就说明他的模式在江苏已经行不通了”。
苏州银行一位人士分析指出,拖欠下游资金也成为太平洋建设集团大幅扩张的致命隐患。太平洋建设集团年检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付账款高达3.59亿元,2005年初,这一数字为8950万元。江海建设的年检资料也显示,公司2005年初应付账款为2514万元,到2005年底则升至4800万元。“拖欠下游账款,工程队拿不到钱自然就把业务停下来,业务停下来就不能如期完成任务,业主自然就不会按期付款,太平洋建设集团如今就是陷入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也正是在宣布其BT模式的失败。”
3、表面繁荣背后的更大危机
2003年,太平洋建设集团号称“发展速度1300%,2004发展速度达到500%”。但更多迹象表明,太平洋建设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危机之一:诉讼漩涡
由于太平洋建设集团将其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划走,项目却未交付,8月2日,湖南当地承包商将严介和告上湖南省汨罗市人民法院,要求太平洋建设集团返还100万元履约保证金,支付补偿金30万元,赔偿原告各项费用损失并承担诉讼费用。
据提起诉讼的湖南当地承包商周国光介绍,太平洋建设集团将上述项目层层转包,导致这一项目中受害者包括衡阳、长沙、岳阳等地众多承包商。另一承包商王东升也表示,自己分包的项目早过开工日期,但至今尚未获得任何工程,交纳的40多万履约保证金,现在仅追回10多万元。
虽然不久之后的9月初,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周国光达成庭外和解,太平洋建设集团答应给付周国光130万元,其中50万元在9月底前给付,其余在10月给付。但周国光毕竟仅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在浏阳项目中分包商之一,同样交纳保证金却没分到项目的其他分包商仍在寻求沟通解决的办法。这最终会对严介和和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造成怎样的冲击,目前还不得而知。
危机之二:商场失利
严介和此前声称,2006年是太平洋提高已购资产质量的第一个年头,而ST纵横是太平洋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ST纵横8月22日公布的2006年半年报业绩却很不尽如人意。ST纵横中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的总资产和每股净资产并没有大幅下降,但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却大幅下滑,净利润-19790964.28,上年同期为3354136.86;净资产收益率-17.91%,上年同期为2.19%。上半年亏损约2000万,严介和到底能否拯救ST纵横,目前还是问号。
危机之三:政策限制
今年早些时候,建设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虽然对BT模式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也明显让人嗅到了危机袭来的气息。
据了解,早在5月1日,严介和宣布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前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裁、从飞利浦转来的黄新忠出任董事局主席职务。
5月20日,严介和在北京大学召开的“2006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今年的富豪榜上,不会再有我的名字了……我想这么安排,以前做了10年国企老总,10年创业,以后我要做10年学问。”“严介和现在已经不想要太平洋建设了,他所持的股份90%都转出去了,太平洋建设不过剩个空壳而已。”9月下旬,如皋政府官员也这样告诉记者。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王洪涛日前也告诉记者,集团总部正在做战略调整,精简机构,将相关职能部门合并,最终总部员工控制在30人左右。王洪涛透露,太平洋建设集团今后的战略调整思路是,以后在江苏的项目,将放弃自己全部代理的做法,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被称为是全景揭开严介和腾达之道的书——《深深太平洋》的作者、原太平洋集团企业文化部副部长陆元彬认为,严介和的企业还没有脱离“一个人的帝国”,什么事都是严介和最后拍板,承认不承认也都是这样。虽然严介和多次说太平洋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是家族制,但企业没有摆脱家长制的作风。而且由于太平洋发展太快,公司没有战略规划,更没有战略纲要性的东西。
危机之四:质疑不断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是上海苏商建设集团的成立。5月8日,该公司宣布正式对外营业。而该公司的业务范围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并无差别,5月16日,严介和即以苏商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和四川内江市政府签订了12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并且,伴随着苏商建设的成立,太平洋建设集团下属子公司也开始了内部划拨。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目前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有5个下属子公司,分别为辽宁、广西、怀化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和安徽五洲、江苏江山建设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上述5家公司都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内部少有的优质资产。而按照苏商建设集团章程,今后还将逐步吸纳系统内外企业为控股和参股子公司。
9月21日,严介和递给云南媒体记者的名片上显示,他已新出任了华南粤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东北龙商集团董事局主席。
对于苏商建设集团的成立,多家商业银行都表示无可奈何:“我们都可以说苏商是严介和的,但法律上却跟他没有关系,我们就不能去冻结这个公司的资产。”但浦东工商局提供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严介和,注册资本5500万人民币,公司股东是5个自然人:陈晓明、沙正大、胡建军、胡宽和张文,每人出资均为1100万人民币,各持股20%。上海现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何兴刚博士指出,严介和在江苏一方面遭遇众银行逼债,另一方面因为收购各地30多家国有企业后整合并不顺畅,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出现问题。如果银行从苏商建设集团的工商登记资料中发现突破口,严介和将会很被动。
而随着诉讼漩涡、商场失利、质疑不断等更多事故的发生,严介和和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已经走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人在怀疑:“严介和会不会变成又一个德隆或格林柯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