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昨天,被余秋雨称为“一字之师”的73岁的常州老人李延良来到南京,这是他第六次“全国文字质量万里行”的第二站。这位自称“中国第一字痴”的老人不仅在南京为教科书挑错,还呼吁教科书不要再出错、误人子弟了。
挑错盯上教科书
李延良从背包里拿出一大堆高中语文书。其中,2005年版的第三册语文读本中,他用红笔圈了200多处,每处错误他都记录在笔记本上,还把正确的写在一边对照。他说,这只是用来记录教材错误的,还有十几本是记录《辞海》、名人作品等印刷错误的。李延良说,教科书是教书育人的,应该尽量减少错误,但一本书有200多处错误就会误人子弟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教辅书错误就更多了。每到一处,他都主动找当地的语委和出版社,并找媒体呼吁。
工人成了挑错专家
李延良中专毕业,当过电工、钳工,一直从事的是技术工作。一次,他看一本《电工学》书,发现里面有不少错误,就记录下来寄给出版社,后来出版社回信表示感谢,他从此和找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找报纸上的错,还找一些名人作品的错,金庸、余秋雨都给他写信对“挑错”表示感谢,余秋雨还称他为“一字之师”。后来,他在《辞海》中找起错来,1989年版的《辞海》他看了好几遍,并从中找出2000多处错误,还把纠错表寄给出版社,1999年《辞海》再版时果然改进了许多,编辑也回信对他表示感谢。
1991年5月,他去北京开始“全国文字质量万里行”宣传,第二年又去了广州、深圳宣传。在10年时间里,他到全国几座大城市进行5次这样的宣传。
风餐露宿也要宣传
李延良说,近十几年来,他从书上挑出的错误不计其数,也得到了一些报酬。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高薪请他为出版的书籍挑错,并付了2万元审阅费。沈阳文艺出版社也曾悬赏捉错,他因为找出300多处错误,获得3万元奖金。江苏教育出版社也请他挑过错。有了费用的支持,李延良挑错的兴趣越来越高,挑错的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他不仅能为现代文挑错,还能为古文挑错,让很多专职校对十分佩服。2000年以后,搞文字挑错活动的出版社少了,但他的挑错工作并没有停止,而是把精力转移到教科书和工具书上。这次出行,他就自筹了1000多元钱。他说,教材的准确度关系到下一代的培养,“就是风餐露宿,我也要把全国文字质量万里行进行到底。”他呼吁全社会重视教材错误的问题,让更多的出版物能变得干净、纯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