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中心地带强建工业园,千年通济堰遭灭顶之灾
(2006-10-17 03:14:45)
南京日报报道本报法制日报连线已有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是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至今还灌溉着数万亩良田造福于黎民百姓。 可是,当地政府却要在通济堰的文物保护区内中心地带,建一个占用3000亩耕地的工业开发园区。在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区政府强有力的“说服沟通”面前,尽管专家们强烈反对,但工业园区最后还是“如愿”开建了。
然而,就在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政府为纪念通济堰1500年举行的隆重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们还动情地表示:对这一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至今还灌溉着万亩良田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要增强感恩意识。为什么在“感恩”的同时,通济堰却面临着一场“灾难”?近日,记者赶赴丽水对此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通济堰文物保护区内搞工业区,莲都区政府的理由是碧湖镇作为当地的第一大镇,由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人口长期处于减少状态,而开发工业园区是为了增强碧湖镇的人口聚集和产业支撑功能、以及带动周边近十万人口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虽然莲都区政府的有关人士一再告诉记者,在通济堰文保区内开发是得到省里专家组的论证认可,但是,记者采访这些专家后,却得到大相径庭的答案。
经了解,省里专家组由5人组成。原省建设厅副总规划师翁可隐先生曾经是专家组长。翁先生的直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该保护整个通济堰水系,让后人看到我国古代农田灌溉的全过程。我提了意见当地不满意,还有人背后搞小动作,我一气之下以后就不再去了。”
专家们首先坚决反对在保护区内建工业区,其次提出如果非建的话,也要远离中心位置改建在碧湖平原的最西边,尽量减少对通济堰整体概貌的破坏。省文物局也曾明确表示:“因工业园区现选址处于通济堰水系之核心地块,建议莲都工业园区重新选址。”
但是,在莲都区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区政府强有力的“说服沟通”面前,工业园区最后还是“如愿”地定在通济堰水系的中心地块,因为这个位置可以和碧湖城镇连为一体。对此,专家们表示出的只能是无奈和叹惋。
专家们告诉记者,通济堰的灌溉作用为历朝历代政府所重视。解放后,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通济堰进行了24次保护性修复,延续了上千年的修缮传统。但这次碧湖工业园区的开发却引来各方面的质疑。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个园区今后还有不断扩大的危险。
(编辑 小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