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从首届的59名上升到了19位,上升了40个位置,可谓是“千强镇里的一匹黑马”。为何石龙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么大的上升,石龙自身又具备了何种优势,未来石龙将如何不断发展自己优势呢?昨日(16日)下午,石龙镇镇委委员阮兆强接受了记者专访,阐述了对千强镇排位上升的看法和该镇未来发展的思路。
发展科技促使排名上升
记者(以下称“记”):对于千强镇的排名,你第一感觉如何?
阮兆强(以下称“阮”):我第一感觉很惊讶。
记:你怎么看待这个排名呢?
阮:对于排名,我觉得关键是今年的评分指标体系的变化使然。
其实,东莞有实力的镇区很多,发展比石龙快的也不少。石龙之所以能够上升这么多位,估计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其中更突出了单位低能耗、环保、生活质量、城市管理等各个因素。
记:这些是否就是石龙的优势呢?
阮:这些应该都是石龙能上升的关键因素吧。2001年至2005年,石龙镇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从1.9亿元增长到3.1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总额从2068万元增加到3625万元,每万千瓦时耗电产生GDP从5.4万元上升到5.7万元。这些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指标,不仅在东莞高居各镇区首位,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镇一级也少有。
土地太少主攻信息产业
记: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什么呢?
阮:这些数据在东莞来说并不是最高的,但说明了石龙镇在整体发展水平上比较良好。
记:大家都知道石龙只有11.3平方公里,是东莞最小的镇,你们是如何走出特色,实现上面这些成绩的呢?
阮:土地太少的确窘迫,但这也让石龙走上了信息产业的辉煌道路。目前,在石龙落户的大财团均是高科技企业,如中日合资京瓷光学,日资美能达、三协精机、TKR,台资华完科技,以及北大方正等。
记: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石龙还有何优势呢?
阮: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方面吧,石龙以美化东江沿岸为突破口,成功地把水利设施建设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对得天独厚的一河三埠的自然资源进行美化和开发,做足水的文章。把围绕石龙的所有沿江堤岸建设成集防洪、绿化、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江滨公园和江堤绿化带,把石龙建设成一河三埠花园式城市。
石龙之路就是东莞之路
记:未来石龙将如何保持优势继续发展呢?
阮:我们提出了“抓城市建设促经济发展、抓产业调整促经济转型、抓园区开发促实力提升、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的“四大发展路向”。
记:石龙的成功对其他城镇是否有借鉴意义呢?
阮:记得曾经有一位领导说过,石龙现在走的就是以后东莞要走的路。这也说明了小城镇产业建设不能“大而全,小而全”,而应该走专业化路线,石龙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同时,我觉得,这个排名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但我们还会坚持适合石龙发展的道路进行发展。
专家观点
[丁力]这样的排名不必当回事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这个排名知道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把它当回事。作出这样排名的北京相关专家到底在多大程度了解广东呢?以我实际调研了解情况来看,有些广东的数据是不能完全体现真实情况的。比如东莞虎门,在全国是很强的镇,我就怀疑他们是否会把数据压下去了,把实际200亿的数字压成100亿。如果北京的专家依靠这样一个不真实的数据作出排名,意义似乎已经不大了。“强镇”到底是强政府还是强老百姓?
我感觉,广东老百姓还是最富的。
[封小云]放慢增速有利于调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在千强镇的排名中,东莞虎门、塘厦等镇的排名有所下滑,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很正常。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竞争,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已经不新鲜了。
东莞那些镇过去的增长高潮已经过去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虽然说新型的产业会更有市场,但是不能完全否定过去,要有步骤。
总不能希望东莞现在一下由加工贸易为主转变成重化工业,因为重化工业需要规模。
东莞发展到今天,有自己的基础,如果想继续保持一定速度发展,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名牌。而且适当放慢增长速度,也有利于产业调整。
[毛艳华]说明产业升级动力不足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博士毛艳华:东莞的虎门、长安、石龙都是以传统工业产业为主的专业镇,加工制造业追求低成本,停留在高附加值的基础上。这个排名的变化,也说明广东在产业升级调整方面动力不强,如果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话,会越来越弱,你不变,别人变,排名下滑也就理所当然。相比而言,石龙这样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的专业镇,这次排名进入前20名,恰恰说明产业结构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