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张璐
来自海峡彼岸的著名经济学者、台湾大学前校长孙震博士,10月16日下午在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山东大学,面对几百名师生发表了题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与幸福人生》的演讲,从经济学的独特角度诠释了“和谐”的主题。
从“永续发展”谈和谐
“永续发展”是世界银行提出的发展最高目标。孙震博士说,所谓的永续发展,就是“今天的发展不能减少未来发展的潜力”,即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过程。而在发展中,除了需要自然资源以外,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社会环境的和谐,倘若处在一个纷繁动荡的社会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几乎是无从谈起的。
在介绍“永续发展”时,孙震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资本”。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社会学家提出的经济学概念。社会资本包括人的行为、人际关系及引导行为与关系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而所有内容的最主要原则便是“和谐”。只有人与自然、人类自身、人与人之间都做到和谐,社会价值观、规范、机制、组织等都达到和谐,社会资本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经济也才会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三美德”与“天爵、人爵”
亚当·史密斯是古代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国富论》至今传颂不衰。孙震博士介绍,史密斯认为,人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他之心,人们关心自己的幸福,便产生了“审慎”的美德;人们也关心别人的幸福,这便产生了“公平”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只有当人的“利己”、“利他”之心相和谐的时候,个人的追求与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审慎”、“公平”和“仁慈”“三美德”的和谐,便是“国富”的基础。
在中国,此类观点古已有之。早在两千余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著名的“天爵、人爵”论。他认为:“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套用“三美德”理论,“天爵”是中国人讲的“仁”、“义”,相当于“三美德”中的“仁慈”、“公正”;“人爵”是中国传统的“名”,而“审慎”的美德也可以看作“利”与“名”的集合体。
孙震博士认为,中国传统的“名利仁义”与亚当·史密斯的“三美德”不谋而合。古今中外的理论家都阐述着同一个真理:只有“名、利、仁、义”相和谐,人生才能更加完美,社会才能更大的发展进步。
追求精神的和谐
在“三美德”之外,还应该加上一条“精神的自由”。孙震博士说,平时最欣赏的便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就是最大、最快乐的精神自由。
如何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人群、适应社会,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而孙震却以轻松、诙谐的话语,以自身的经历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孙震戏称自己现在是一个“退休的老师”,属于“无业游民”。幽默的言谈、平易的神态,使得现场听众笑声不断,气氛轻松而温馨。
他说,自己现在最快乐的事情是“不用再领任何人的薪水了”。因为每一份薪水就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认为,这是“精神的愉悦”。孙震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制定过什么大的目标与理想,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反而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他奉劝年轻人不要太清高,不要走极端。有点个性,保持自己的精神自由是必须的,但是要有分寸,有“度”。
以“和谐”看现在台湾局势
有山东大学的同学提问,“孙震博士如何看待当前的台湾局势?”孙震回答说,台湾现在是真的“糟糕了”,因为它“把经济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把政治问题上升到了文化高度,把文化问题上升到了道德层面”,而道德层面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可以解决的。但他同时也表示,对台湾的明天还是充满了信心,期待着2008年台湾能有个新气象。
在谈到台湾与内地交流时,孙震博士说,现在正在促成台湾大学与山东大学的学生交流,并真诚的表示“不久的将来,我会在台湾迎接你们的到来。”对于孙震博士精彩的演讲,现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责任编辑:梅智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