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董峻、苏万明)17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王光美等十个获奖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感人至深。
成就奖得主王光美,一位经历坎坷的伟大母亲,幸福工程发起人。 1995年,幸福工程正式启动。11年来,在王光美的奔走与倡导下,“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已在全国设立了389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4万户,惠及人口69.5万。
国际奖得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机构,在1979-2005年间共运作600多个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到8.73亿美元,其中1.07亿美元用于直接扶贫。
项目奖得主中华健康快车在1997年随香港回归祖国而诞生,是由香港企业家和普通市民发起捐款,经特别设计建造的、设施完备的眼科火车医院。1997年7月到2006年4月,“健康快车”已开进21个省、区、市偏远农村,为6万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创新奖得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公益劝募,使其年募集金额从开始的几十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14亿元,成为目前中国年筹资额最高的公益组织之一。
义工奖得主解海龙15年前以希望工程的“形象标示”——《大眼睛的小姑娘》轰动海内外。解海龙作为希望工程的志愿者,多年来深入贫困地区,以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照片,推动了海内外无数华人投身希望工程事业。
捐赠奖得主林圣雄是圣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至今已捐款5000多万元,在浙江、西藏、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等地援建希望小学100所。
奋斗奖得主陈志坤,1984年在一场战斗中失去了双腿和右眼。复员后他凭借在部队里掌握的摩托车修理技术,经过10年奋斗,拥有了200多万元资产。他通过为家乡创办养殖场和成立“养殖协会”,使全县15个乡(镇)和相邻的三个县数十万人从中受益。
奉献奖得主白芳礼(1913年-2005年),天津市人,退休工人。他74岁开始关注并立志资助贫困学生,重新蹬起三轮车。到2005年去世的18年里,他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如果按蹬1公里收5角钱计算,老人18年间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圈。
机构奖得主爱德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民间团体。自1985年成立以来,它积极筹款举办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05年底,它捐款近9亿元,项目区域覆盖31个省、区、市。1000多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广东省河源市千村脱贫创新扶贫政策被授予政策奖。河源市1251个村有1116个村村级年收入低于3万元,致使村级公共事务无人管。市委市政府在高新区建“扶贫工业园”标准厂房出租,市、县、村按1:1:2筹资建设,村投入10万-30万元,市财政担保,保证村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解决了贫困村公共事务无人过问这一制约当地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