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载文
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就被夸大
“如果你想了解新移民,那去看看‘一路发’。”《菲律宾星报》的专栏作家李天荣对我说。李天荣采访过菲律宾所有的重要人物,为《福布斯》分析菲律宾富豪的财产,他是本地第六代华人,像本地200万华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故乡是福建。
“一路发”像是遍布中国很多城市的商品批发市场的翻版。在马尼拉的中国城,三轮自行车、成群结队被涂鸦的小型巴士“吉布尼”、人流都拥挤到一起,建筑破旧,噪音与音乐充满到每一个角落,脚下流淌着污水。在一瞬间,我就置身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体验到那种人们想象中的亚洲崛起时所蕴涵的活力。“一路发”正成为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中国城的新标志之一。
在看到“一路发”商场之前,我们一直试图联系菲律宾最富有的人物。我对他们所知甚少,根据媒体上的不连贯报道,我印象中菲律宾的经济是由华人主导,2%的华人占据了这个国家40%甚至更多的财产。这似乎是东南亚的普遍状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他们赢得了全世界的赞叹,华人似乎拥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商业能力,世界范围内,只有犹太人堪与相比。
“他们的成就被夸大了”,吴文焕的评论令我略感意外。此刻,我们坐在马尼拉旧城区菲华历史博物馆的会议室。谈话之前,我们参观了这座建成7年的博物馆,它记载了中国人在这个陌生之地的曲折命运。我对那幅铺满一整面墙的画印象深刻,它是3个世纪前一位西班牙传教士的作品,所画的是17世纪初那场著名的大屠杀,当时在马尼拉超过2万名华人被西班牙人所杀。
早在10世纪时,中国与菲律宾就有了贸易往来,但菲律宾的近代历史却是由西班牙人开创的。西班牙人为自己修建了欧洲古堡式的“王城”,华人则被要求统一居住在王城外的八连城内。白天,他们出来做生意,夜晚则被限制在小小的城内。尽管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华人却从来没能和远道而来的西班牙人抗衡,总处于从属、屈服、屈辱的地位。
“渲染经济成就既不符合事实,也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利”,吴文焕显然对于中国媒体片面、一厢情愿的报道深表不满。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学家,他在10年前出版的《关于华人经济奇迹的神话》中,认定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史机缘,如果华人真具有令人诧异的商业头脑,那为何在制度更为健全的美国、欧洲与日本,没有取得对应的经济成就?而且吴文焕发现,对于菲律宾华人商业巨子的成功,他们身上的菲律宾国家特性,可能比他们的华人特性更重要,况且“不仅这些人是华人,那些一生在贫苦中挣扎的小摊贩也是华人”。▲
来源:《环球时报》(摘自10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原题:被夸大的神话?作者许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