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专家门诊之滥良药何在
法制网记者 李光明
“本想挂普通号,却被告知只有专家号!没想到普通号竟比专家号还难挂!”10月17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位王女士为自己遇到的这桩蹊跷事表示不解。 记者随后对安徽省合肥市各大医院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医院的专家门诊日益增多,而普通门诊却逐渐稀缺起来,“倒金字塔”结构逐渐显现。
身为医生的安徽省政协委员强惠元认为,在医疗体制改革想方设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形势下,专家门诊已经成了部分医院创收的工具,为此他建议公立医院应该逐步取消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占门诊总量七成
“专家的收入与检查提成、看病多少有关系,专家看病的意义变了。”强惠元说,现今符合进入专家门诊接诊行列的医生(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越来越多,在一些大医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医生是“专家”,以致门诊总人次中竟有超过70%是在专家门诊就诊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仇月玲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疗市场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长期困扰着居民看病就医,找名医就更难了。为满足当时的这个要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大型医院开设了以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级医务人员实施的挂名门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家门诊。
初期,挂专家门诊的只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主要临床科室。而后,逐步发展到一些相应的医疗技术科室。随着专家人数的增加,专家门诊挂号数不断上升,普通门诊挂号数逐渐下降,而现在某些科室几乎全部都是专家门诊了。
八成患者无需看专家
10月1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多家医院的专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一副主任说,有时候一个下午挂他号的患者有近二百人,而这些人当中至少七成以上完全不必挂专家号,在普通门诊便可获得解决。
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和岭认为,其实很多病人患的是“专家迷信症”。
不少患者表示,他们大多是抱着“花钱买放心”的心理来看专家门诊的。来安徽省立医院就医的王先生说,专家毕竟比一般大夫水平高,从挂号费用来说,虽然专家号比普通挂号费要高,但毕竟只高2至5元钱,与高额的医药费相比,他还能承受得起。
据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中,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专家们认为,眼下不少二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都相对富裕,市民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病情进行理性选择,完全不必大病小病都扎堆于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怎么就变了味
合肥第四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说,设立专家门诊之初,他们医院只有一位专家,后来,医学院毕业生增多,分配到医院5年后就可升为主治医师,10年后就升为副主任医师,研究生毕业后3至5年就可以升为副主任医师,医院的“专家”也迅速增加。
“现在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向专家门诊,少数疑难病例反而得不到及时诊治,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这位负责人说。
“有些专家的身份值得怀疑。”曹女士近日到一家省级医院看病,花7元挂了一个专家号,就诊时,竟发现是个“娃娃脸”在诊断开药。一问才知道,这是位实习医生,而坐在他身边在处方上签字的才是真正的专家。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专家都带有实习医生,为了诊治更多的患者,一部分求医者都交给实习医生来“代处理”。
有关人士指出,很多医院不管专家有没有应诊实力,一概以“专家门诊”来吸引患者,难免出现专家号难买专家服务的现象。
“还没问上几句,就给你开单子检查、化验,专家岂不成了医院乱收费的道具了?”曹女士说,医院的这种做法太不负责。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的一位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他一个上午要看一百多名病人,分配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分钟左右。我也很想和病人多说几句,但排在后面的病人就会出现不悦的神情,何况现在专家门诊都有提成,数量多提成也就多。
他说,在我国个别省份,比如去年福建省就出台规定,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医师每小时最多只能看10个病人,给病人看病的时间平均不得少于6分钟。可是安徽至今还没有类似的规定。
公立医院取消专家门诊?
强惠元告诉记者,他已经递交了提案,建议公立医院逐步取消专家门诊。
他的提案得到部分医生的认可。“专家门诊应该限制在10%至20%之间,另外可以收取高一点的专家挂号费,”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和岭说,“对于一些患一般的、不复杂疾病的病人,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这样减少了高水平专家的低层次劳动,使专家的价值真正得以发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肥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的一位医生也认为,高水平的专家可以从高额的挂号费中提取高额的劳动报酬,在给其他医生带来较大刺激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使职称相同者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低职称的医生看到奋斗的目标,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法律界人士认为,专家门诊改革的出路是要把竞争机制应用于专家挂号,也就是医院根据专家的科研成果、解决实际疾病的能力、医德医风等综合素质,制订出不同档次专家的挂号费,既便于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专家,也有利于克服当前专家门诊的弊端。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出台。
法制网合肥10月17日电
编辑手记
山东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尹爱田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几乎100%的医院都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并不是好的导向。科学的绩效考核应以质量为首要指标。但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许多政策措施对公立医院的约束力太小,要靠他们自身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难。
尹爱田说,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大多按项目收费,其最大弊端就是引发过度服务、故意增加服务量等行为,应该加强对医院行为的监管。
要使公立医院不仅姓“公”,更要服务于公众,扭转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
看病因何难缘何贵
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医疗保障覆盖面不广,在抵御“疾病”的问题上没有实行“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机制
目前的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增加了卫生行业监管的难度
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一直难以落实
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