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代理药价成倍飙升
营销代表自曝药品流通环节药价变化详情称药品成本不到零售价30%
阿莫西林胶囊供货价2元,零售价12元;广西产的银杏叶片,供价2.8元,零售价23.5元……药价虚高让百姓难以接受。 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患者手中,经历了哪些环节,为何药价那么高?
昨日,一位男士打进本报热线,自称是一制药厂家的营销代表,名叫雷刚(化名),愿自曝药价高的内幕,揭露药品流通的过程和细节。
逐级获利抬升药品价格
昨日上午11点,记者通过电话与雷刚取得联系,表示想采访他,迟疑一会后,雷刚接受了。下午3点半左右,按约定时间,记者在汉阳王家湾玫瑰大酒店一楼咖啡厅内见到只身前来接受采访的雷刚。
记者还没开口,雷刚便说,“看到你们报道后比较激动,作为药品厂家销售代表,我对药品流通环节是比较了解的,我主要想从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来谈下药品的销售价格为何与出厂价有那么大的悬殊。”
据他介绍,药品从厂家转到各销售终端一般会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商业公司,各厂家的营销人员与商业公司联系,让商业公司代理其生产的产品并以出厂价将产品批发给商业公司(相当于一级代理商),商业公司再去和二级代理商或者各药店(销售终端)联系,然后把药品提供给二级经销商或药店,以此类推,逐级往下一级的市场发展,直至最后的销售终端。这当中,厂家的营销人员也会协助商业公司去联系下一级的代理商。药品的价格也就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一级一级的增加。
首先,厂家会把药品按出厂价给一级代理商,这个出厂价其实就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一级代理商给二级代理商或者零售终端供货的时候,又会把价格抬高一些,这个抬高的幅度根据药品品类的不同,也有差别,有的药品可能就只抬高了几个百分点,有的药品的价格可能是成倍成几倍的增加,二级代理商再将产品提供给三级代理商的时候,又会将药品的价格提高,以此类推。其实,各个代理商的利润就在药品的差价当中产生,这个差价越高,利润空间就越大,当药品流通到零售终端的时候,总体成本已经很高了,而零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会把药品的价格再次抬高之后再出售。也就是说,渠道商所获取的利润最终还是由这些药品的消费者来买单。
最高限价厂家制定
但是,零售商销售的药品的价格也会有一个最高限价,这个价格是由厂家来调整和制定的,并报国家物价部门备案。在谈到这个最高限价的制定标准时,雷刚说,“这个最高限价其实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厂家一般会根据这种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来制定,厂家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并获取利润,如果价格过高,也不会有消费者购买,因为现在同类的药品也比较多,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比较大,价格太高,产品的销售量上不去也不好,如果这个价格订得太低,就无法保证各流通环节的利益,所以根据药品品类和功效的不同,厂家一般会制定一个相对较高,但消费者尚能接受的最高限价。零售终端在销售药品时,只要不超过这个最高限价就是合法的。”
药品回扣提升经销成本
“除开通过代理商将药品流通到各市场这种途径外,厂家也会直接和各药品销售终端联系,一般都是大型连锁药店。各药厂都有自己的业务员,这些业务员和各连锁药店联系,让药品直接在这些药房上柜。”雷刚显得有些激动,他感叹道:“武汉这个药品市场真的很难做,除非零售商的利润能达到80%,否则他们不会让你的药品进场。而除了对利润有限制外,药品进药店还要按品类收取一定的进场费,每类产品的进场费一般在500元到1500元之间。除开进场费,厂家还要给这些药房的采购员一定的回扣。进场后,厂家还要给各药品连锁店的店长或者经理一定的回扣,而销售人员提成必然也是少不了的,因为药品的推销还是要靠这些销售人员,如果给的提成比别的同类产品的厂家少了,他们就不会主推自己的产品,所以这个提成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因为在药品销售这一环节,推广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在选择药品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销人员的推广,如果他们不帮你推销,消费者又对药品不了解,凭什么会购买你的产品呢?”
雷刚呷了两口茶,接着说,以他们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例,去年他们厂产品在武汉的销售总额(以出厂价计)为800万元,进场费、药店促销人员的提成、药店采购的回扣等费用加起来却超过了200万元,这些投入全部都归到了药品的成本上面,厂家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这些投入最终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费用其实还是摊在了老百姓的头上。
药品差价令人惊讶
当记者问到药品的售价与成本价之间究竟有多大落差时,雷刚顿了一会,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后告诉记者,如果一种药品的售价为100元,那么这种药品的成本绝对在30元以内,也就是成本价通常不到零售价的30%,还有一些药品的售价比成本价高出10—20倍也是比较常见的,药品的利润空间是相当大的。记者随后又拿出了一张某药品代理商的供货报价单,记者指着单上某种供货价为7.50元的药品问到,如果这种药品以7.50元购进,那么利润大概有多少?雷刚将报价单仔细注视了两秒钟之后告诉记者,“这种药品的供货价为7.50元,其实如果批量地进货,这个价格还可以再低,最低可以达到这个报价的30%左右。而最高的零售价可以达到报价单上的32.20元。这中间的差价就有近30元。”
只考虑把产品卖出去
“那药品在流通环节增加的一些费用都让老百姓承担了,你们厂家就没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吗?”当记者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雷刚不加思索地回答:“我们是从来都不考虑这些的,厂家只是考虑怎么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沉默了几秒后,他又补充道:“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有个原则,就是给各商家的利润空间越大,整体就越好操作,毕竟商人都是要考虑自己的收获和利益的。”
采访结束后,雷刚收好随身携带的东西,迅速离开了咖啡厅,而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雷刚始终显得比较谨慎,他不仅拒绝了记者的拍照请求,还一再要求记者不要把他的真实身份登载在报纸上。记者 蔡元红 邹茂林 来源 : 长江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