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两旁,热带雨林郁郁葱葱,各种鲜花竞相开放。高架桥下的丛林深处,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在悠闲地觅食、嬉戏。这条路,就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思小高速公路(云南省思茅市至西双版纳州小勐养)。
思小公路总投资39.93亿元,今年4月竣工通车。思小公路有37公里的路段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边缘通过,从规划设计开始,这条公路会不会割裂当地生态链,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一条四车道公路对森林小哺乳动物的分隔作用,相当于两倍于这个宽度的河流。一条公路对于动物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甚至对分布于道路两侧的蝴蝶种群都会有隔离作用,严重干扰其基因交流。
思小公路从1997年开始筹建,直到2003年6月才正式兴建。酝酿多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公路设计方案的选择。由于公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云南省明确要求把它建成一条生态环保旅游公路。经多次现场调研和论证,交通部最后批准,采用对环境更为友好、沿213国道布线的C方案穿越自然保护区。213国道已通车近50年,沿线树木多为次生林或经济林。采用这一方案,虽然投资有所增加,施工难度加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公路建设而使保护区破碎化、影响亚洲象等动物的迁移和交流。
在思小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交通部门在设计上遵循“宁填勿挖、宁隧勿挖、宁桥勿填”的原则,尽量以桥隧工程穿过保护区。在线形布设上,尽量顺应地形,平面线形曲线化,减少对山体的大开大挖,与地形协调、与自然和谐。施工时,按规定集中弃土和取土,尽可能将弃土场改造成良田,利用路基作桥梁梁板预制场地,在公路边坡植树种草,以葱翠的绿色抹去冰冷生硬的工程痕迹,使整条公路与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
为此,思小公路的桥梁从原来规划的54座增加到352座,隧道由2座增加到30座,桥隧总长占全线总长97.75公里的26.4%。仅在野象谷一带,桥隧里程就占到公路里程的70%以上。工程投资增加9亿多元。
在建设思小公路时,有关部门还专门增设了环境监理。市、州政府抽调专人,负责思小公路的环保工作。中铁一局为了保护两棵参天古树,取消了一段挡墙。为把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小,在野象谷路段开挖路基时,建设者们把施工栈道架设在树林上,工程材料全部通过栈道运进现场。
记者看到,刚进野象谷,就有竖立路边的中英文警示牌:“野象通道,请勿鸣笛”。通往野象谷的匝道下,建设者专门为野象预留了下河饮水的通道。在野象经常过往的百花山,则通过打隧道的办法,既保护了环境,又留下了动物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