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菁
昨晚,省艺术中心座无虚席,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歌舞晚会《魅力河北》在这里上演。从混沌初开、女娲造人到中华文明的形成,从新中国成立到走向和谐、开放的未来,《魅力河北》贯穿了上下百万年的历史,赢得了久久不息的掌声。 一位50多岁的观众在看完演出后现场给记者做了两首诗,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演出分为序、上篇、下篇和尾声四部分。舞台上,女娲氏降落在圆形的彩盘中,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由几片树叶装饰的一位美丽女性翩翩舞来,这里便是历史之河的起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上篇《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由“涿鹿之战”、“鹊桥相会”、“易水壮别”、“兰陵王”组成,“涿鹿之战”由音乐、舞蹈、武术和杂技等艺术形式组成,舞台上由无数条状绸子波动组成洪水滔滔,无数的人马驾独木舟而来。条状的绸子卷起,成为藤条,进行螺旋式的运动,好似龙状,代表黄帝、炎帝的队伍形象;“鹊桥相会”用杂技、河北梆子和舞蹈展现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易水壮别”则用舞台上的灯光营造出天河流泄大地,易水激荡的意境。下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的节目“抗日烽火”、“雁翎芙蓉”、“土地还家”、“送郎上战场”、“胜利·希望在人间”展示了河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作的贡献。尾声《走向未来》以和谐、开放、发展为主题,歌唱面向未来、充满希望的河北。
《魅力河北》总编导万素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自己虽然是江苏人,但这次通过艺术和舞蹈的形式跟河北人民贴得很近,感觉到了一个新河北,一个日益美丽的河北。万素说,“这台晚会追求了一种散文般的平淡和安静,但虽然平淡安静却凝聚了很强的神韵在里面,是与人民贴近的,所以整台晚会不是每个点的结合,而是一个面上的和谐统一。”对于这次开幕式歌舞晚会的排练情况,万素说,“作为一个大型晚会,《魅力河北》在排练时间短、演职人员才100多人的情况下,经历了辛苦的创作和排练,我很感激这些演员。”
著名作家苏叔阳这次出任《魅力河北》的策划、编剧撰稿之一,他出生于保定,感慨自己这次是抱着赤子还乡的感情回河北进行艺术创作的,“这场晚会表现了我们河北深厚的人文积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河北独特的品格,比如重信诺、民族之义、人民大义,贯穿了整个历史阶段,按照这条线索,从中寻找历史的闪光点。”
省歌舞剧院舞剧团副团长张健告诉记者这次排练共花了48天,而这48天中,每一个演员都没喊累,包括十几岁的孩子。张健说,“这次与以往的晚会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现代舞理念和技法去表现的,很多古典舞的舞蹈演员因为在呼吸、韵律上需要做很大程度的调整,花费了很多心血。”省梆子剧院的一名演员诚恳地说,“虽然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小演员,但一上台就会以艺术家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因为一个人懈怠了会影响一个团队。”一位大学生观众在看完演出后表示,“这是一场成功的晚会,音乐是一流的,舞蹈也很有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