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东方吐白,早起上班的人三三两两通过合肥一处过街天桥。桥下,两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已静静地候着,他们并排坐在天桥下的人行道边,脚边的工具已一字排开。两位老人不是早晨起来锻炼的,他们已在天桥下擦了十年的鞋。
两位老人一个名叫胡长宏,一个名叫宋丰和。看到记者要采访,两位老人急忙挥手,说就是干这个活的,没有什么好采访的。看到记者一直在旁边候着,不肯离去,两位老人最终让记者坐在擦鞋的凳子上,打开了话匣子。胡子里长满了故事
当两位老师傅说起自己过去的经历,记者被吓了一大跳。每天在行人匆匆的天桥下擦鞋的两个人,当初却参与了原子弹的发射。两位师傅都是安徽人,十几岁就去了甘肃酒泉当兵,而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原子弹发射架的建造任务。说到1964年原子弹发射成功,两位老人到现在语气之间还是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当初毛主席说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虽然当时的自然环境很恶劣,苏联专家也纷纷撤走了,我们凭着自己的力量还是造出了自己国家的原子弹。”宋师傅回想当年,感叹地说。
之后,两人接受部队的安排,先后去了秦皇岛的东海舰队、新疆的某军事基地,从事的也都是跟国家安全和军事技术相关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很神秘的工作,在他们嘴里却透着平常和习惯。7年的当兵生涯在1970年进入了尾声,他们复员到安徽境内一家兵工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来到了合肥。鞋刷一拿就是十年
胡师傅说,当年街头就有人要求擦鞋,自己又不太老,于是便拿起刷子做起这行业。宋师傅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家伙什,一个普通的木头箱子,在一端安了一个铁制的踏板,用来给顾客搭脚,铁板现在已经磨得锃锃亮了。箱子里装满了工具,鞋油就有三四盒,黑色、无色、棕色样样俱全,刷子也是各种形状都有,大小窄宽一样不落。胡师傅笑称他们可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技术人才”,擦鞋的技术也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
宋师傅说,擦鞋不光是为了挣钱,还给有需要的人提供方便。天桥下,很多上班的人都要擦鞋,要是一天不去,找不到人,就要耽误人家事情了。所以,两位师傅天天如此,哪怕每天早上骑车半个小时也要准时7点到“岗”,晚上等下班高峰过了,天完全黑了才回家。给顾客坐的凳子也得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老人们说,因为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盖起鞋油盖来十分费劲,用起刷子来也辛苦不少,每次擦完一个客人,都要喘上一口气。老师傅总是客客气气地对待顾客,擦完之后,总是轻轻地帮客人把裤脚放下,然后站起来送走客人。擦鞋也是一种幸福
两位老师傅都已经六十出头了,胡师傅六十四,宋师傅也六十一了。忙碌了大半辈子,本该是要在家享福的时候了,却还是整天奔波在路上,这一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两位师傅都拥有美满的家庭、孝顺的儿女,可他们却说这样的生活让他们的“夕阳”格外的红。
采访当中,记者也发现了好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胡师傅在擦鞋空闲的时候,洗了一个苹果嚼在嘴里,细细的品味着。擦鞋的工作并没有让他们整天愁眉苦脸,反而在闲暇之余,有说有笑地在市中心享受着生活。两位师傅从来都是穿着皮鞋来上班,而且自己的皮鞋首先是光光亮亮的,他们说这是“招牌”,一定得干净。擦完鞋之后,鞋油会弄在手上,他们一定要好好洗干净再迎接下一位顾客,而顾客一眼看到的,除了干净的手,锃亮的鞋子,还有他们真诚的笑容。
夕阳是陈年的酒,醇香久远;夕阳是晚开的花,清香扑鼻;夕阳是永恒的诗,幽香迷人。而两位老师傅的夕阳也因为他们的工作格外美丽。他们的夕阳,融汇在城市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