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代表省委常委会报告了九次全会以来的主要工作,最引人注目和产生强烈共鸣的是,省委常委会坚持中央精神与江苏实际相结合,坚持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不动摇,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上,顺利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巩固发展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亮点一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全面小康建设的实践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省委常委会结合江苏的发展实际,突出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主线,推动各级加深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定地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省委常委会把“两个率先”作为江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坚持以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工作导向和考核标准,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宗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全面小康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目前,我省全面小康建设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时序进度,苏州、无锡两市及昆山等六个县级市已在去年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省委认真分析全省全面小康建设进展情况,明确提出要按照“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要求,努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使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让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
亮点二
“四优先”为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具体化树立鲜明导向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在继续抓好富民优先的同时,分别对实行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作出具体部署,使“四优先”方针成为江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明导向。
一是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富民进程。
统计显示,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四年下降,目前控制在3.5%以内。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4.1%和14.2%,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与人均GDP排位基本相称。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保持在全国各省区最低水平。
二是落实科教优先,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今年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构建以应用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走以应用开发为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实的主渠道,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着力点,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轨,力争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三是落实环保优先,推动“绿色江苏”建设。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探索建立“排污必须付费、治污可以赚钱”的环保市场机制和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加大对污染严重区域、产业、企业的专项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工作,开展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在今年召开的全省环保大会上,省委将中央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地、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同时决定35年内全部关闭布局分散、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在总结沿江开发区域生态建设的经验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四个一起”的指导原则,即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
目前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沿江开发区域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和最密集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国首批6家“国家生态市”中有4家在江苏,其中3家在沿江开发核心区域,扬州市荣获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四是落实节约优先,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坚持把资源能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树立以发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发展的理念,服从全局需要,层层分解节能降耗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硬指标。今年全省突出抓好生产和建设环节的节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科技进步,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58%。
亮点三 在又快又好发展中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一年来坚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各地把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互动并进,促进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平稳较快、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23.9%,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势强劲,企业效益有较大幅度提升。
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引导和推动各地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新机遇,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农民增收为核心,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推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
五是强调走集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
六是坚持以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四沿”产业带为主要抓手,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亮点四
推进“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形成又快又好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合力和法制保障。自2003年8月以来,经过三年的平安江苏建设,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持续上升,去年底已跃居全国第一,江苏已成为人们广泛认可的全国最安全地区。
亮点五
加快建设“文化江苏”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江苏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全面提升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江苏建成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江苏,是“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前不久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对建设文化江苏进行全面部署,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制定了全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出台了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
亮点六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社会和谐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的统一,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年来,省委常委会始终坚持按照“五个兼顾”的原则,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委强调,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调节利益分配,在尽量不减少各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一步落实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进拆迁安置办法、对分流下岗和改制中置换身份职工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等措施,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一些突出的利益矛盾。
重视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和生活待遇,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的同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中央部署认真做好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工作。
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城乡“低保”全覆盖,对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3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上调“低保”标准,建立和完善随物价上涨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应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推进社会福利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全省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均已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困难和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坚持保证江苏每个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政策,积极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子女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
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
亮点七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全省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我省893个乡镇、95个县(市、区)、13个省辖市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了“换出活力、换出干劲、换出发展好势头”的目标。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省委用一年半时间、先后分三批在全省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省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做法多次受到中央肯定,张云泉、吴仁宝、邓建军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反响。
扎实做好党委换届工作,以此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对现任市县、乡镇党委领导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公示制,充分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部分市县开展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基础、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交流,13个省辖市26名党政正职及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全部实行异地任职;继续在全省开展“公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