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日载文称,中国人在非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都不低。对于远赴非洲的中国商人而言,他们在实际生活无疑会成为非洲人看待中国的一面镜子,维护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声誉是到非洲经商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文章写道,自从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之后,的确带动了一种向非洲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少商人因此而到非洲营商及从事非中贸易。他们除了寻求商机之外,也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开拓和繁荣非洲市场。然而,到非洲国家进行经贸活动,首先应该认识到它有别于其它地区,尤其是有别于欧美高度文明的地区,也与亚洲区内或中南美洲完全不同的情况。
文章说,非洲地缘博阔,除了最南端的南非和最北端的摩洛哥之外,其它地方几乎都处于落后和尚未完全开发之下。这样的情况对于经贸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最有利的因素,也有其最不利的因素。因此,如何把捏最好的经商手法,如何摸索当地人对外来经商者的心态,是一种未行军必先行粮的评估工作。事前对某一国某一地的民情风俗作出调查了解,至少可以令自己涉身其间时不致乱了阵脚,或者因为对民情民俗不理解而陷于被动境地。
非洲国家一般以黑人为主,由于地处热带,天气炎热,令那里的人倾向于生活简单化。自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非洲的重视之后,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一直以支持和尊重作为支点,因而,即使数十年后温家宝再次踏足非洲国家,获得的赞赏依然十分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非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都不低。
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不论第一代还是现在的胡温领导班子,对于与非洲国家关系定下的政策从来都十分明确:支持、帮助、建立友谊、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站在实施这种国家观念最前线的赴非洲中国商人而言,他们在实际生活之中无疑会成为非洲人看待中国的一面镜子,这正是温家宝在访非期间一再敦促中国商人应该重视与非洲人建立起友好关系的原因。
文章表示,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外国人视为中国的形象,是好是坏都会被影响到中国形象这个高度。因此,套在到非洲经商的中国人身上,他们是以信誉换取声誉,还是用信誉毁掉声誉,都是从一举一动中牵引出来的,如果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很容易弄出对中国声誉直接损害的结果。
文章说,不论是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还是今日的胡温领导层,对于非洲政策早已一锤定音:非洲国家是中国的朋友,维护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声誉是到非洲经商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任何造成中国在非洲国家中声誉受损行为都不能为国家所容许。温家宝在接见中国驻非洲国家工作人员和中国商人时,就一再叮嘱他们要维护和保持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良好关系。(余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