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局:为百姓牟利?塑形象之举?
本报记者 朱红军
这实是一则迟到的新闻。2004年1月,盐城市政府颁布了《商品房价格管理规定》,要求“经济适用房的成本利润不超过3%;普通住宅商品房不超过8%”。
两年来,多层楼盘(不包括小高层和别墅、商铺)都要在预售前,去物价局报批销售基准价,接受“真正的审核”。而核价内容与这次公布的“楼价成本清单”几无二致,包括土地费用、建安费用、政府规费等近10项,每一项的成本精确到角、分。核准通过后,物价局再以红头文件的名义下发复函。
当这一举措被解读为“抑制房价”时,盐城市物价局极力回避。“一桩简单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该局严副局长称。为劝阻本报记者不予报道,他还说“楼价成本清单没有技术含量”。
物价局另一位官员解释了这种低调:“清单出台后,反倒令外界怀疑盐城的楼市出现泡沫,还有可能对处于快车道上的房地产经济产生干扰。”
自2002年始,在盐城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市住宅开发量从以往的30万平方米飙升至90多万平方米。一个未经官方核实的数字显示,2005年地方税收中,房地产行业占40%。
该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1-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44.5亿,同比增长两成,而房屋销售额几乎上涨了一半。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日益强调宏观调控的当下,房地产业少说多做才是“明智选择”。现在,这份成本清单平添楼价虚高的嫌疑,“为什么是盐城”的疑问也屡见报端。
事实上,2005年,盐城市的楼价还处于江苏省倒数第二的位置。盐城市房管局房建处一位负责人也称,盐城目前的楼价水平稳定在2000余元,整个市场是健康的。而在某些房地产商看来,在楼价并不虚高的地方,此举出台“实际效用有限”,只是“某些部门出出风头”。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情形是:这个举措是物价部门独力推动。
盐城市房管局、建设局、统计局的官员都对本报记者表示,事先并不知情。甚至物价局某些工作人员也称,“房价处的作秀而已。”因为至今,物价局局长尚未就此事正式表态,市里也模糊其辞。
房价处的黄处长是成本清单的直接推动者,在请示领导后,他被示意保持沉默。尽管此前,他乐于公开说法。
“如果是政府有意识地采取遏止房价的措施,惯例一般会是几个相关的部门联合采取行动。”当地一位官员说。
虽然各界对于目前盐城楼价的虚高不以为然,但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这两年房价上涨的速度骇人——每平方米在两年内涨了1000元。最夸张的是宏都花园,2002年前后,每平方米850元都鲜有问津,但随着盐城市政府的南迁,如今价格超过2800元。
担负着核价职责的物价局的压力不小。2005年盐城“万人机关评议活动”中,物价局房价处名列倒数。依照机关评议活动的初衷,排名末尾的单位要被问责。
有物价局官员认为,各种因素促成了房价上涨,却使民意的不满情绪全部宣泄在了物价部门身上,万人评议的结果是代人受过。而物价局此番公开楼价成本清单,“对我们内部工作而言,其实并无多大变化,因为一直都这么做,但决心和姿态却被广为传诵。”
就目前的情形看,形象的改变很直接。物价局综合法制处的工作人员说,“价格网”点击率陡然升高,以前很少人上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