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19日电 记者何聪报道:当前,合肥市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取得的成效显著。区域布局逐步优化,规模档次大幅提升。至2005年底,全市大中棚等设施栽培面积发展到10万亩,是2001年的10倍,出现了数百亩连片的设施栽培小区。 蔬菜瓜果种植总面积72.4万亩,是前二十年的总和;总产量102.4万吨,是2001年的1.8倍。初步形成了包河区的大圩乡基地、瑶海区的磨店乡基地、庐阳区的三十岗乡基地以及沿肥西县的合铜路(合六路)、肥东县的店白路(梁界路)、长丰县北部地区(被称为“金三角”)的“三点三片”的设施栽培优势区域布局。
无公害生产模式迅速推广,蔬菜质量水平较快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了40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产面积达到25万亩。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53个,绿色食品46个。合肥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市级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大部分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残检测点,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
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凸现,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自2003年以来,市、县相继实行的以奖代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工商企业和民间资金的投入热情,拉动社会投资的比例达1:5以上。如2005年,四家工商企业投资500多万元在肥西县原大柏乡、肥东县民族乡建钢架大棚500多亩;合肥正光农贸公司投资180万元在庐阳区三十岗建棚120亩;芜湖农业生态家园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在肥东县八斗、草庙建棚100多亩;肥东县元疃镇从事服装加工的吴志元,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食用菌钢架大棚近100亩。2006年,民族乡将再吸引外来资金建设钢架大棚2000亩。初步统计,新建的大棚中,工商企业、农村大户投资达70%以上,其中市外资金达35%。
市场占比逐年增长,市场供应基本稳定。自2001年以来,合肥本地生产的蔬菜在周谷堆市场的交易量稳步增长。至2005年,平均已占周谷堆市场日交易量180-200万公斤的15%以上,4月-6月和10月-11月能够达到50%左右。合肥的叶类菜还通过周谷堆销往本省北方和河南商城等地区。由于本地菜的大量上市,为抑制蔬菜价格特别是反季节蔬菜价格上涨、稳定菜篮子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