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片:网上流传山东聊城大学校门造价居然达8000万元
海口晚报网10月19日讯
“8000万元的大学校门!”国庆黄金周刚过,一篇为国内高校大门造价排名的帖子就在网上广为流传。当记者在搜索栏中输入“豪华校门”一词后,用时0.138秒,竟找到相关网页6000多页。其中,以耗资8000万元人民币排名豪华校门第一的山东聊城大学,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是用金子堆,也要不了8000万元”
2006年10月13日下午,记者拨通了聊城大学校长办公室的电话,接电话者自称是该校校长。当他听说记者的采访意图后,一阵沉默。“你来接这个电话。”过了好一会儿,记者听到该男子小声地嘀咕了一句,随后电话被转到了另一名男子的手中。当记者询问他的身份时,对方并未作答,而是直接问记者有什么事。当记者表示想了解关于“耗资8000万元修建校门”的传闻时,他说:“不久前,学校宣传部部长刘树山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只是做了简单的回应,第二天就被媒体猛炒。所以,这次我不想说了。有问题你再去问学校宣传部的人吧。”
在挂断电话前,他给了记者一个学校宣传部的电话号码。
记者随后按照这个号码拨打过去,但是等了很久一直无人接听,记者挂机重新拨打,依旧无人接听。
记者随即又分别拨通了该校学苑房产物业公司和基建处的电话,试图询问关于校门建设方面的问题,对方的语气都极其冷漠,称关于校门的建设问题,网上都有介绍,至于其他的疑问一律由学校宣传部出面解答,对于传说中的“耗资8000万元修建校门”,他们均表示不可能,实际只有300万元而已。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诉记者,这“300万”的造价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此前,他曾与刘树山有过接触,据刘树山表示,网上的消息纯属谣言。他认为:“一些人在博客和论坛上转载这个帖子,我想一定是有人有意无意地损坏学校的声誉,尽管现在还无法查到是什么人干的,但校方已经做好准备,一旦查实对方真实身份,就去法院起诉他。”
据悉,刘树山事后放话说:“校门的真正造价是300万元,它是个门馆合一的建筑,大门共有两层,一层是大门、门卫室、停车场,二层是1000多平方米的校史展览馆。大门总共140多米长,两层楼高,总建筑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大门的28根柱子象征着聊城大学28年的历史。大门就是用金子堆,也要不了8000万元。”
此后,记者又找到了聊城大学网页上提供的宣传部电话,发现这个号码与校办提供的号码并不相同。电话拨通后,对方自称是帮老师值班的学生,老师都开会去了。当记者询问其是否相信网上“耗资8000万元修建校门”的传言时,那名“学生”当即指出,校门造价只有300万元而已。记者问:“校方是否有相应的举措来为此事辟谣?”那名“学生”说:“我只是个学生,对学校的事并不了解。”
大学排名山东十三
即使校门造价只有300万元,聊城大学出手也称得上是相当豪阔了。那么,这所建造了“在全国高校中最大、造价最高、‘号称华东第一大门’”的聊城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记者从校方提供的资料中得知,学校现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设有55个专业、21个学院、10个专业研究所、20个硕士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全日制研究生、留学生和本、专科在校生共计2.4万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574人,其中教授135人、副教授25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记者注意到,在该校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国学泰斗季羡林,院士张新时、薛群基等100余位著名学者任兼职教授。”
不过,记者同时又在教育部门于2006年初公布的山东省各大学最新权威排名上看到,聊城大学在省内排名十三;而排名第一的山东大学,在2005年全国高校排名中仅名列二十。
豪举背后的苦衷
对于媒体的指责,聊城大学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抱怨,其实学校这样的巨额投资也是有苦衷的。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国高校都随着大学生人数的“蓬勃”发展,逐渐进入基建高潮期。“从2004年开始,山东多数高校都开始了校内建设,一些高校一年的建设投资可能比过去几年的总和都要高,基建规模极度‘膨胀’,豪华校门、校园马路、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就像房地产商人一样在‘烧钱’。”
学校大兴土木的结果是——学生宿舍不断搬家,刚刚修好的路面被挖开,师生们每天要忍受校内施工的环境污染。
另外,学校还要投入大笔资金用来购置实验仪器,因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指标规定:“重点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须超过1亿元,或者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在高校评估中,这些都是硬指标。
无独有偶,不仅聊城大学在“无奈”地进行豪华基建,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像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全国知名高校,就曾因为校园面积小、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流失了很多优秀教师。可能正是因为在这方面吃了太多的亏,该校校长纪宝成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发出了“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的感叹。他认为,要培养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只有“筑好巢”才可能“引到凤”。
而在国内众多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评价指标之外,校舍面积和科研基地的数量也是影响总得分的评价指标。为了提高学校在排行榜中的综合得分、吸引优秀生源,一些在教学科研方面处于劣势的学校,就不惜重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够楼房凑”的现象,在高校中已经司空见惯。
业内人士由此也派生出这样的质疑,难道一流的校门就能代表一流的大学?
1400多个聊城农民挣半年才300万元
如此不断地追求豪华建设,巨额的资金又由谁来担待呢?于是贷款成了众多高校建设的唯一出路,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据山东省人大财经委调查显示,由于高校扩招、搬迁等原因,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额高达75.4亿元,是2004年该省高校总收入的1.57倍,其中5所高校的贷款额超过总收入的2倍。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要支付4.3亿元,而该省财政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教育界人士认为,以聊城大学建豪华校门来看,恐怕难免陷入令人担忧的“症状”——高校负债累累,也许有一天人们将不得不面对大学“破产”的现实了。
至截稿之日,刘树山的电话依然无法拨通,而该校其他高层人士对记者的采访也都采取缄默的态度。
另外,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至6月份,聊城市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110.11元;今年一季度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715元,在山东仅排名十六。一名网友说,就算校门的造价不是8000万而是300万,那也相当于当地1400多个农民挣半年的收入总和,或者是1000多个当地城镇居民季度可支配收入的总和。(周益蒋晓磊)
(来源:南京周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