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梅斯基漫画肖像
19日晚,著名大提琴家米沙·梅斯基将在北京音乐厅,与立陶宛小提琴家朱利安·拉什林和中提琴家马克西姆·里萨诺夫联手献上一台室内乐音乐会。此场音乐会中将上演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迪米特里·斯蒂科维茨基改编的三重奏版),这也是音乐会中唯一的一部作品。
今年是米沙·梅斯基第四次参加音乐节的演出,他在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有过多场音乐会。巴赫是梅斯基最喜爱的作曲家,他不但录制了巴赫所有的作品,而且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演奏最多的也是巴赫。
《戈德堡变奏曲》是一部由30段的成组的变奏曲,演奏时长约50分钟,原名是《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AriamitVerschiedenenVeranderungen),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所谓变奏曲,即把某一熟悉的曲调或某一主题作为基础写成的种种不同变化的音乐作品。这其中有的变奏曲紧密仿效原来的曲调,而有的却很少有相似之处,或有的仅从和声而不是主体方面保留原来的部分。这部作品据说是巴赫为了帮助一位伯爵治疗失眠症而创作的,整部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充满活力的章节甚多,既可以表现演奏者的技巧水平,又可表现自我奔放而不失优雅的情感。
时尚演奏家米沙·梅斯基
米沙·梅斯基1948年1月10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个犹太裔家庭里,从小就受到家庭中浓郁的音乐气氛熏陶,尽管母亲不想让他在学习音乐,但梅斯基还是在8岁时迷恋上了大提琴。在家里音乐学院学习两年之后,成绩超群的他又到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17岁时,他赢得全苏大提琴比赛第一名,翌年,又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再获桂冠。在那届比赛中,才华横溢的梅斯基被当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识中,遂跟随其学习。1969年,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梅斯基蒙冤入狱长达一年半之久。1972年,他离开前苏联,到以色列定居。就在离国时,恩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告诉他如果还想继续学习大提琴,皮亚蒂戈尔斯基应该是他最好的老师。1974年秋,梅斯基到美国加州拜访大师皮亚蒂戈尔斯基,并被收为其关门弟子。短短的三个月令梅斯基受益匪浅,日后他回忆道:“那段日子学到的东西,我至今还在不断的领悟、受用。”与此同时,梅斯基也成为唯一的一位师从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两位大提琴大师的演奏家。
自1975年开始,米沙·梅斯基开始了其国际性的演奏生涯,经常同欧美各大乐团及指挥家合作,在世界各地举行巡演,并成为世界各大音乐节的座上客。梅斯基的演奏技巧精湛、热情细腻,并且演奏的曲目范围也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浪漫乐派、从民族乐派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涉猎。同时,他还十分热衷于室内乐的演奏,他经常出现在小提琴家吉东·克莱默的洛肯豪斯音乐节上,并且二人还常合作演出。女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奇也是他最重要的搭档之一,1993年梅斯基曾和她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奏会上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与大提琴协奏曲。1996年他们三人组成的室内乐组合在欧洲进行了巡演。1983年,梅斯基被著名的德国DG唱片公司签为旗下的专属艺术家,并先后录制了大量的唱片,他的很多录音都受到广泛的好评,畅销全球。
梅斯基现定居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生活中的他穿着时尚、脖挂金链,是一位很有品位的男人,与大多数古典音乐家不进相同。巴赫是梅斯基最喜爱的作曲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与巴赫有着不解之缘,不但录制了巴赫所有的作品,而且近年来他在世界各地演奏最多的也是巴赫,此外作为专属的艺术家,他是第一位为德意志唱片公司这个品牌录制了巴赫的全部大提琴作品的艺术家。梅斯基本人曾说:“如果音乐是我的信仰,那么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是我的圣经。”
认识梅斯基,就不得不认识他手中的大提琴。1973年,梅斯基在意大利举行的加斯帕尔·卡萨尔斯国际大提琴比赛中一举获得金奖,也迈出了他走向国际乐坛的第一步。随后,在著名指挥家威廉·斯坦伯格的指挥下,他与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盛大的音乐会。而就在当晚,梅斯基也与他的“第二个妻子”——他手中的这把“蒙特利亚纳”大提琴结缘。当时是在演出结束之后,一位陌生人在后台找到梅斯基,并告诉他:“我的舅舅又一把珍藏很久的大提琴,而已经94岁高龄的他想为这把琴找到一位配得上这把琴的新主人,而您是最合适的人选。”随后梅斯基很快来到提琴主人的家中,当他拉起这把制造于1720年的“蒙特利亚纳”大提琴,就感觉到自己再也无法和这把琴分开了。至今,梅斯基一直使用着这把琴,并对其倍加关爱,甚至在世界各地的旅途中每次都要专门为这把琴买一张机票,为的是能够让它时刻都在自己身旁,他自己也戏称这把琴是他的“第二个妻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