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登箐1号窟分为上下两层,底层雕4龛,上层有5小龛浅浮雕,共9龛。分别雕刻佛、菩萨造像共21躯,题记1则,器物4件(个)。这是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惟一有南诏时期纪年题刻的造像。如前所述,上层开凿的时间较下层为早,具有浓厚的北方佛教特点,与唐代长安一带的造像相似。
上层诸龛的造像风格,富于民间色彩,更趋向于白族本主崇拜,与狮子关区“全家福”颇有相类似的地方,这是否能说明,在开凿佛教造像的初期,白族人像汉代的汉族人视佛教为神仙方术,将佛像当成神仙一般,亦将佛教造像视为本主神一样进行雕刻?如果真如此,则白族地区最先出现的不是佛教造像,而应是本主造像。此窟上层石刻所表现的特征,与中原魏晋至初唐的造像风格相似,但仍显得“奇怪”,这奇怪之处,即其特点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动辄将云南唐宋时代的石刻与中原相比,更不能轻率地下结论,将云南古代的佛教纳入中原佛教系统。
现将题记尚可辨者按原样录出:
沙三龙男龙干缘仫囫一五
追啖妻龙典等敬阿王年日
附甸盛君能有造弥天七题
尚张萝龙安善弥隗启月记
邑傍和鏖龙墓因勒亿十一
石刻题记中有“沙退”,即今沙溪。元代的碑刻材料中,都说明“沙退”即今沙溪。题记“附尚邑”是沙溪坝子的一个村落,演变为现在的何村,今已无法查考。造像题记中有“三赕白张傍龙”,《南诏图传》中有“三赕白大首领将军张乐进求”,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三赕白张傍龙确属三赕白张乐进求的后裔,另一种是三赕白张傍龙为了抬高张氏家族的威望而攀附西洱河蛮望族三赕白张乐进求,不知是前者,还是后者?造像题记中的“天启十一年”,即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这是剑川石窟中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一窟。
有的学者认为,此窟有弥勒佛、阿弥陀佛等造像,当与大理地区的白族对弥勒佛、阿弥陀佛信仰有关。说明南诏时期的白族除信仰密宗之外,还信仰净土宗。不过,剑川石钟山石窟是一个整体,似不应见到弥勒佛、阿弥陀佛造像就谈净土宗,见到“华严三圣”就说华严宗,而应该把它们都置于南诏大理国佛教这一体系之内,进行系统考察,避免把南诏大理国佛教肢解为支离破碎的“元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