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检察院检察长 杨金德杨金德把荣誉看做新的起点 与家人在一起是杨金德最放松的时刻送温暖到农家
(一)
十年前的杨金德,正是年富力强且满腔热情的年岁;而十年前的西固区检察院,正被贫困和窘迫压得抬不起头来。
当冰与火接触时,会哧哧地发生强烈的反应,或者冰被融化,或者火被熄灭。当杨金德与西固区检察院相遇时,会怎么样呢?
1996年1月,杨金德到西固区检察院来上任了。
他从来没有这样深刻地体会到“一穷二白”这个词的分量:全院只有3辆即将报废的工作车,10个科室仅有5部电话,全院60多名干警挤在十分简陋的办公室中,大多数干警因为没有住房满腹怨言……
他久久地站在地上,没有移动双脚。他知道,薄冰之上行走,每一步都很关键。在全院大会上杨金德郑重承诺:“我一定尽快改善大家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
没想到,这个承诺得到的不是大家的支持,而是一瓢瓢冷水。
一位老领导看着满脸憔悴的杨金德说:“如今许多领导干部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态度。再说没有家属楼、办公条件差是多年遗留的问题,靠你个人微薄的力量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太难了。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许多人私下议论:“西固区检察院落后了这么多年,光靠杨检一时的热情恐怕很难奏效。——等着瞧吧,杨检的三板斧砍过后,还有啥呢?”
“办公条件差,没有住房,在西固区检察院干我看是没希望了,趁早调离这个破单位算了!——我就不信他杨金德有回天之术!”一位干警如此扬言。
……
一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地过去了,一栋1万多平方米的家属楼在西固区繁华地带拔地而起。干警们喜气洋洋地乔迁新居后,当大家想向杨金德说上几句感激的话时,才发现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儿,也老了许多。
是啊,在那一年里,杨金德的工作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他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他像一位十足的苦行僧四处“化缘”……
大家没想到的是,接下去他要做的事,更苦,更烦,也更费心思。或许数字是枯燥的,但以下这组数据却凝聚了杨金德十年来的心血:
1999年,8辆崭新的检察用车开进了院里,电话、微机、复印机、传真机摆上了办公桌;2001年,率先建成全市第一家有38个工作站的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2004年,一幢8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检察技术大楼开工了;2005年11月16日,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数字也是抽象的,我们无法从中看到杨金德白日的忙碌、深夜的辗转反侧,更无法感受杨金德在最艰难的时候是如何独自咀嚼焦虑、战胜苦闷的。
西固区检察院的同志们能看到的是:每天早晨,杨金德坐在他的办公桌前,取出那个笔记本,认真地在上面圈圈点点。
大家也发现,自从坐进新的办公室里,杨金德脸上的笑意比原来多了许多。
(二)
一轮橘红色的太阳从这座城市的东部跳跃着冉冉升起,晨曦让沉睡了一夜的城市顷刻间变得温暖迷人。
58岁的杨金德挺胸收腹,迈着轻捷的步伐穿越兰州市西固区人流如织的街道,向位于牌坊路一侧的西固区检察院走去。
看着朝气蓬勃的晨练的人群,听着街边小摊贩热情的吆喝声,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像一幅幅流动的风景从他面前鲜活地晃动着。他的心情像早晨的阳光一样灿烂。
十年了,杨金德一直坚持早起的习惯。不管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加班加点工作再累,第二天早晨他总是很早就起床了,有滋有味地吃过老伴儿为他做的简单的早点,就精神饱满地出了家门。
打开办公室门,他做的第一件事照例是:翻开笔记本,逐一对照笔记本上记录的事项,他用红笔在已落实的事项上郑重地做了记号;对未落实的事项,他又很详细地注明了进程和完成的方法……
合上笔记本,杨金德开始着手准备当天的工作。他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些工作时,院里其他的同事才陆续开始上班。
十年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杨金德就这样忙碌在他的工作岗位上。杨金德每天都忠实地记录并仔细地翻看他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这个本上浓缩了很多同志的成长片段。
这一天,笔记本上详尽记录了一件让他沉思良久的事情。
一名酗酒成性的干警不但给全院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他的家庭矛盾也逐渐升级。年终考评时,该同志被评为不称职。院里许多同志和其他领导说他无药可救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限期调离。
杨金德想得更多:把他推出检察院的大门,对自己这个检察长来说很简单,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如果这样办了,这个人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那个濒于破裂的家庭又会怎么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仅仅因为酗酒就搞成这样,岂不是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杨金德觉得应该和那名同志好好谈谈。可一连几天,那名干警好像有意躲着杨金德似的,办公室里不见人,让人找了好几回,都没有露面。杨金德只有主动上门,向他的家人了解情况,询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几天后,那名干警意外地得知,长期困扰自家生活的困难已经由检察长疏通解决了。吵吵闹闹的生活结束了,借酒浇愁的日子过去了,还不放心的杨金德又来到他们家,不谈工作,只谈酗酒的危害,谈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不久,这位干警主动戒了酒,一改过去自由散漫的陋习,工作积极上进,办案数量连续两年在科里第一,去年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那一天,杨金德在笔记本上高高兴兴地补记了一笔。
(三)
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只有时刻想着百姓,为他们伸张正义,为他们办实事,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2003年6月,国家重点工程兰武复线施工现场。
西固区八盘村村民张振禄因旧病复发在施工现场死亡,同村的村民误以为张振禄是与现场执勤的公安人员发生冲突导致死亡。数百名村民将100多名执勤人员团团围住,阻塞了109国道。现场气氛十分紧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谁都知道,这时候出面,需要极高的技巧,处理不当反倒会成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索。
杨金德得知后,立刻赶到了现场。他向围观的村民承诺:保证依法公正调查处理这起事件!同时,当着群众的面分派人员深入现场调查。
看到检察官们按照杨金德的命令分头开始了调查工作,村民们逐渐离开了现场,109国道很快恢复了交通。
松了一口气的杨金德知道更复杂的事情还在后面,如果不弄清真相,拿不出令村民们信服的结论,也就是说如果村民感觉受到了愚弄,麻烦会更多更大。为了尽快查清事实,他和干警们连夜深入村民家中、医院,多方寻找现场目击者调查了解,经过连续36个小时不间断的艰难工作,他们先后向31名证人调查取证,收集证人证言35份110页,调取书证10份27页,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相,不仅得到了死者亲属和村民们的尊重和理解,也为区委妥善处理这起事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杨金德不但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上,也记在心里。哪怕只涉及一个两个群众,只要杨金德碰上了,也会放在心上。
2004年6月,西固区新城镇园艺村农民李荣富为农田积粪的琐事与哥哥发生纠纷,一怒之下将哥哥肋骨打断。哥哥向辖区派出所报案后,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将李荣富移送西固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这样的事在贫困地区不算少,虽然是那种又可笑又可悲的事情,但因为情节简单、明了,办理起来很顺利,诉得出,判得了,很少有人过多考虑。
杨金德并没有把这个案子的审查报告轻轻翻过去。是啊,李荣富主观恶意不大,两人又是同胞兄弟,如果起诉到法院判了刑,两家人肯定断了联系,甚至种下了仇隙的种子。这不是我们办案的目的。
杨金德亲自出面了,他将李氏兄弟请到检察院。等兄弟俩坐定后,给他们泡上茶,尽量使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几杯茶后,两人相互说话变得客气了很多。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杨金德又去哥哥家中,帮他做家里人的工作,并找到他们的亲友多方劝解。家里人想通了,哥哥痛快地接受了检察院不起诉的处理决定,并主动提出弟弟家境困难,只要他承担一半医疗费。
后来,弟弟在家种地,哥哥在镇上开了家餐厅,两家的日子既和睦又红火,关系也越走越近了。
(四)
“如果没有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我工作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从内心深处感激多年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支持我工作的家人!”这是杨金德在工作笔记上写的唯一一段私心话。
杨金德的老伴儿王玉珍是一位朴实的中学老师,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她却支撑着这个家的生活重担。“跟老杨一起生活几十年,我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王玉珍处处为老杨着想,“这么多年来,家里的一切我都包揽了。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真诚而歉疚地对我说‘老婆你辛苦了’时,我就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杨金德患有颈椎病、高血压等疾病,可他根本没时间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老伴心疼他,特意为他买了个药盒,每天把他要吃的各种药配好,叮嘱他早晚按时吃药。多年来,杨金德往往是怀揣着这个药盒,拖着病体,却依然在工作第一线拼命。
今年,杨金德因工作出色荣膺“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为此,家人特意给他开了一个庆功会。饭桌上,杨金德特意把老伴请到上席,深情地为老伴儿敬酒:“这些年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你的全力支持呀。”
是啊,不仅杨金德获得的个人荣誉,包括西固区检察院收获的硕果——2002年,西固区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国“队伍建设示范院”——同样要感谢默默支持杨金德工作的家人,那是一种看不见却更可贵的奉献。
关于我们 社长致辞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邮编:100040
中国检察日报社 web@jcrb.com.cn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Copycenter 2001-2006,allcentersreserved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