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私塾碰壁上海滩 没领取许可证遭遇迥异
苏州私塾低调进军上海时间不长,即于上周被上海教育部门叫停,理由是未领取办学许可证。而在苏州,私塾目前虽也未登记备案,但他们都站稳脚跟且已发展到了3家。不过,私塾败走上海滩的遭遇还是让人们对苏州私塾的现状和未来深表关注。私塾身份到底是否合法?苏州教育部门对私塾的态度如何?本报记者展开相关采访调查。
尴尬:“无证”进沪被叫停
在位于苏州十梓街107号的“菊斋私塾”采访时,记者巧遇进军上海开办菊斋私塾的负责人吴卓莲女士,她是特地来看望菊斋私塾的主讲张志义老师的。
吴卓莲是地道的苏州人,由于深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酷爱古典文学,菊斋私塾开办后,吴卓莲经常到私塾里与志同道合者聚会聊天,还担任过茶道课的讲课老师,逐渐与私塾的老师们成为了朋友。她了解到,一位上海商人从报纸上看到菊斋私塾的相关报道后,坚持每星期带着4岁的儿子来苏州听课学习。“尽管孩子还听不太懂,但他仍坚持对孩子的国学熏陶。”为此,吴卓莲在今年初想到了在上海也开办一家私塾,并很快得到菊斋私塾老师们的支持。今年夏天,吴卓莲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民居办起了私塾。
然而,在对待菊斋私塾身份问题上,上海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社会力量在沪办学,必须到教育部门登记备案,获得办学许可证才行,菊斋私塾要想在上海“落户”,就必须办理相关手续。而在今年7月份,上海一个名为“孟母堂”的全日制现代私塾被叫停,其原因正是上海市教委明确把它定性为“违法办学”。
探访:国学苏州受宠
从去年10月份开课到今天,菊斋私塾整整走过了一年,菊斋私塾负责人薛岩汲告诉记者,菊斋私塾在一年里开展了很多主题聚会、沙龙,抓住了古琴、茶道、易经等颇受欢迎的主题,得到了很多国学爱好者的共鸣与支持。薛岩汲说:“一次我们开设古琴课,邀请了苏州著名的古琴专家裴金宝讲课,听课场面非常火,20多个爱好者把我们整个屋子都挤满了。我们还从杭州邀请老师来教授茶道,把茶道是中国最古老的技艺这一概念传播出去,茶道班也从最初4个学生发展到现在近20人。”
菊斋私塾的少儿国学启蒙班按照年龄段将孩子分为3个班,学龄前的幼儿主要学习《弟子规》和唐诗宋词,学龄后有2个班,课程为蒙学、经学、韵文3大块。每周三、六、日,老师集中讲解内容,启蒙引导孩子。现在3个班共有20多个孩子,最大的不超过12岁,最小的年仅4岁。很多家长来送孩子上课后都不离开,而是陪着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学习国学。
而就在菊斋私塾成立一个月后,在苏州定慧寺巷内,一块镌刻着“复兴私塾”的古色古香牌匾悄然挂在双塔公园临街侧门上。今年仅27岁的河南商丘人傅奇便是复兴私塾的主人。他告诉记者,复兴私塾教育主要以汉服和古琴为主,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四书五经等。
据记者了解,不到一年的时间,苏州城内已有了3家私塾。薛岩汲表示道:“选择在苏州开办也是经过我们多方考察和考虑的。首先从整体位置考虑,苏州位邻上海,我们就想以苏州为基地,逐步辐射到南京、上海等地区。第二是因为苏州本身的城市特点,她的安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国学特点相符。事实也证明我们这个选择还是对的。”
未来:私塾能做大吗
对于“菊斋私塾”在上海遭遇尴尬,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给正在准备在私塾发展上大施抱负的其他国学社会传播者带来了思索:私塾究竟能不能做大?私塾究竟以什么身份参与社会教育培训?
私塾挺进上海遭遇曲折之后,人们同样对苏州“菊斋”等私塾的身份产生怀疑。但薛岩汲对此的解释是,他们不是全日制教学,菊斋私塾不会影响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只是作为一个补充形式的传统文化家教。记者从苏州市教育部门了解到,尽管该市3家私塾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向有关职能部门申请登记备案,不过相关部门也没有对私塾的开办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苏州市教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表示,“现代私塾是这两年刚刚开始出现的,对于新生事物,我们应该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不妨先看看发展方向再做判断。”
薛岩汲告诉记者,他们私塾创办以来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关于私塾的教学、聚会的方式没有经验可照,全凭自己摸索,很有难度。资金方面则是另一个难题,私塾现在的支出也就是房屋水电费用,但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万,而老师授课大部分是义务性质的。薛岩汲说,现在办学资金都是他们几个自筹,不存在赞助形式。
薛岩汲还告诉记者,他们开办私塾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样一个方法与平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按照他们的思路,当然希望以后私塾的事业会拓展,能有更多的少年儿童来接受熏陶,也能有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来交流学习,“如果届时我们的授课和讲座活动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当然也会考虑去教育部门登记备案,争取获得办学许可证,不过以目前的发展速度看,那应该是几年后的事了。”薛岩汲说道。
交锋:传统文化PK现代教育
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教兴盛的传统,是现代私塾在苏州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五代、两宋以后,特别到明清直至近现代,吴方言地区成为国内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区,因此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建苏州府学,府学遂声名鹊起,教育日渐兴盛,除府学、县学外,各地纷纷建立书院和为数众多的社学、义塾和私塾,由于小城镇的发达,吴地书院数量之多也为当时全国之最。有统计表明,苏州不仅在古代出了众多状元,到现代也是按人口比例计算出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私塾的创办者们选中苏州,私塾又在苏州受到欢迎就不难理解了。
在1998年就开始在江苏参与发起少儿读经班的古代文学副教授夏培文听说苏州私塾在上海开设分馆遇到尴尬后,他认为,这样做对私塾不公平,对整个社会教育也未必是件好事。私塾教导学生们国学,就是让现代孩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的道德观,让他有胸襟、有礼貌。现在国内的孩子普遍为独生子女,让他们多接触国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格。况且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个多元化的教育,应该允许各种教育理念存在,作为传播国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私塾不应该被排斥在现代教育的大门外,不应该把它简单与社会上普通的培训办学机构等同看待。
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周秦也认可私塾的文化趋向。他认为,这种国学教育可补充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百姓有这样的需求并自我实践,政府可加以规范化。
不过,也有些专家对私塾热表示了一定的担忧。苏州大学文学院一位现代文学教授认为,以穿长袍、挂孔子像、读《三字经》这种古代私塾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当代儿童,虽然刚开始孩子们可能感觉很好玩,但是这种做法有很多地方违背现代教育规律,如私塾教材是在教育和出版体制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自发选用的教材,与经过专家编选、考核的现代教材无法媲美。而且,私塾教材的内容有不少方面留存着封建礼教的痕迹,不符合现代人身心发展的需要。撰稿 彭昊
秋萍 成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