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见老朋友,在烟台,龙永图的朋友不少。申吉忠摄
申吉忠摄
10月19日上午,刚刚出席了亚欧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开幕式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龙永图,在东山宾馆一间面向大海的屋子,向我们坦言他心目中的烟台、他奔忙中的中国开放事业。
一种欣赏:
“烟台正成为
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烟台的发展一直是走在前面的,每一次来烟台,我都感到烟台越来越漂亮。所以,我有点后悔:当年房价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在烟台买一套房子。
我走过滨海大道,看到很多的房子,那种能看见大海的房子,如果能住进去的话,那是一种相当(不错)的享受。
烟台正在打造成为一座适合人类居住、适合发展、适合成长的城市,既有活力,又有魅力。这样的城市,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是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我们对烟台人都很嫉妒,你们作为烟台人应该感到非常自豪。
烟台这几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主办了多次国际大型活动。这使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上了相当高的台阶。应该说,烟台承办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包括这次承办亚欧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对烟台的整个形象,特别是她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烟台正成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目前,烟台的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烟台承办APEC系列经贸活动,在国内中等城市中是走在最前面的,承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会展经济必然会带动旅游经济,带动烟台的国际经贸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素质的提高。
一种期冀:
“烟台在环渤海地区
发挥独特作用”
将环渤海地区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比较起来看,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珠三角经济圈的内部合作,特别是“9+2”的体制形成以后,整个珠三角地区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加上周边的江苏、浙江都是经济实力非常强的地区,其国际化程度很高,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板块。环渤海地区应该后来居上、急起直追。
加强环渤海地区内部、环渤海地区与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首先应该依靠各个地区自身的发展,然后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基础设施方面,环渤海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还没有真正形成,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烟台的国际化程度,在整个环渤海地区是有优势的,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首先加强与青岛、威海,乃至济南、潍坊之间的合作,把整个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来看,天津滨海新区可能成为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龙头,也不能说不是龙头就不能发挥中心作用,有了(天津滨海新区)这样一个龙头后,对整合整个地区的资源,对大家的发展都有好处。
一个希望:
“烟台农产品出口
在全国树立一个榜样”
中国加入WTO五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第一,对外开放带来了中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当时(中国)的整个国际贸易量才500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15000亿美元,短短的时间实现了这么快的增长,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第二,对外开放带来了中国国内更强的竞争力。只有开展同国外企业的竞争,才能强化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加入WTO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当年我们的汽车产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是现在产销年均增长100万辆,得益最大的,除了我们的消费者,应该是我们的汽车产业。
另外,中国加入WTO以后,大家更加认识国际规则和按照国际标准来行事的重要性。在入世谈判的时候我们一直认为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当时很害怕外国的农产品冲击中国的市场。但是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的农产品大量出口,加入WTO使整个中国的农产品质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我注意到,烟台地区农业的出口增长很快。作为农业大市,我希望烟台在农产品出口,包括水产品出口方面,能在全国树立一个榜样。这样不仅能促进烟台整个出口结构的改善,也能让我们的对外贸易使每一个农民得到好处。
一个梦想:
“培养一批
国际一流的企业家”
烟台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关键是外资企业和当地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怎样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关系。当前对外开放的当务之急是: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应该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出现的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明晰的跨国产业链的形成。“多国部队”组成的产业链当中,怎样在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可能是中国对外开放下一步应该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要以外资企业为龙头,整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有时要以中国的大型企业为龙头,整合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一些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链。通过加强中外企业的互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更直接的影响。
有的同志说我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洋务派”,我觉得要搞“洋务”,首先应该使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真正强起来。我有一个梦想: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真正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一流素质、一流修养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的素质,可能决定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运。本报记者权立通 实习生 黄恒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