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昔日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
10月19日下午14时,一场突如起来的大雨席卷了胶东大地,让距离牟平区5公里的王家窑村村民感受不同的是,雨后的村路经过两次的整修,已经完全告别了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景象。
而这条路的建成,倾注了王家窑村党支部书记王树礼的心血和情感。
残疾人当上村支书
今年51岁的王树礼,因为1985年的一场车祸,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虽然命保住了,但是右腿经过治疗依然打着钢钉,走路一瘸一拐,出门全靠三轮车代步。
但王树礼没有就此沉沦,他在1998年办起了个体生猪屠宰场,靠着过人的经营头脑和诚信经营,几年下来,他的生意上了规模,年收入近10万元。
2001年,应村里大多数党员群众的要求,街道领导找到王树礼,要求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听到这个消息,王树礼感到吃惊,就自己这个身体状况,担任支部书记,能行吗?再加之自己的生意正处于上升期,如果担任书记,多年苦心经营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在重重顾虑之下,王树礼拒绝了。
没过多久,街道领导又找到了他。面对街道领导和全村干部群众的信任,王树礼最终接过了这副担子。“先干三年,不行就撤掉我!”这是王树礼上任时立下的誓言。
身先士卒铺发展基石
王树礼上任之初,村里连订报纸、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为筹集办公经费,王树礼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外出打小工,出苦力,听说区氰化厂刚买来一栋旧楼要换铝合金门窗,他就找到厂负责人要求免费为公司拆旧门窗,只要把旧门窗给他们就行。就这样,他带领村干部,用了一个周时间,把4个楼层的门窗全部拆了下来,变卖了5000元钱,这是他上任后获得的第一笔办公经费。
为了使村里能有长远、稳定的经济收入,王树礼先从自己熟悉的养猪入手,组织干部动手盖了一座存栏600多头的猪场,对外承包;同时,又相继建成了石材加工厂、橱具加工厂和编织袋加工厂。
去过王家窑村的人都知道,横穿村里的南北路中有长约100米的一段高出地平面,不仅村民出行困难,也影响了村容村貌。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他带头捐款2000元,全村干部群众你5元他10元,修路经费就这么一点点克服了。2003年7月,投资60多万元,总长度达1000余米的水泥路终于修成。
初尝硕果造福村民
王树礼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回报,2004年9月,新加坡经典公司和烟台龙兴果菜公司共同投资600万元,在村里建成了库存2000吨的冷风库。与此同时,利用修路改造的回填地,村里筹资建起了两层办公楼,一楼用于办公,二楼对外出租搞服装加工。随后村里又陆续建起多处厂房,王家窑村以招商引资促发展的大框架初步形成。
村里收入多了,王树礼想到的不是给村干部涨工资,而是增加群众福利。2002年,村里开始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福利;2004年,村集体投入13万元改造了自来水,投入3万元添置了路灯,石凳;从2005年开始,村里集体出资奖励大学生和参军青年。
2005年2月,王树礼的腿疼得越发厉害,已经肿得连炕都下不了。到医院拍片发现,钢钉已完全断了,在钢钉的摩擦下,膝盖里已严重积水。4月份他重新做了手术,钢钉也换成了钢板,但是那颗热心仍然鼓励着王树礼走在为民致富的路上。
本报记者 高春宽 通讯员 姜俊峰 赵夫泉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