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国家统计局首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的公布名单上,海信排名第一;而此前的几个月里,来自美国波士顿顾问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了类似的评价,认为海信是“全球最有可能成为顶级企业的公司”。
两份报告,前者来自国家权威部门,后者出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专注技术”、“管理扎实”、“财务透明”的海信管理特色不约而同地得到两个不同机构的认可。 在看到国内和国际评判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标准趋于大同的同时,记者也从一个完全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海信身上读到更多中国企业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2080家参评的大企业集团中,是什么让海信脱颖而出、荣膺此项荣誉并位列第一?记者在对海信的深入采访中,逐渐解读出这一答案。
追求近利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是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绕不过去“死结”,也是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专家分析,中国的企业,几乎都把大作为目标,盲目做大而目标不明,带病运作而被动应付,轰轰烈烈而缺少安全健康是一些企业集团的通病。
与众不同的是,海信一直强调,企业的安全比盈利更重要,盈利比规模更重要。海信追求的是健康基础上的规模,是强大,“健康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一位,反对以利润为代价盲目追求规模!”的诫条成为海信稳健扩张的前提。海信集团周厚健董事长多次强调经营定位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是:首先要规避经营风险,然后是追求利润,最后才考虑扩大规模。他说,企业经营没有什么技巧。最主要的是搞清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问题。不是比谁做的火,而是比谁做得久。
海信把技术、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多种管理要素统筹起来,和谐的贯穿于海信集团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其可持续发展正是体现在规模和效益、近利与发展的平衡艺术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管理要素的布局显示出活力,彰显出海信集团旺盛的生命力,使海信呈现健康、和谐的发展态势。
执著技术厚积薄发
作为家电企业,海信是真正的技术派。执著技术是海信最本质的文化特征。海信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技术立企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寻求核心技术突破,强化产业竞争地位。周厚健董事长曾经做过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他说,企业中的技术积累就和培养孩子上学一样。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硕士、博士,但培养必须从小学做起。要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不去积累,永远不可能成为“博士”。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在第三届全球客户大会上透露,“到2010年研发投入要占全集团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技术开发人员总数达到4200人的规模”。持续的技术积累造就了海信持续的健康增长,成为海信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10月17日,海信电器(600060)再次发布第三季度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0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这是海信电器从2005年以来第五次发布预增公告。这也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彩电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最为稳健快速的一个奇迹。记者了解到,成功突破了“信芯”和“矢量变频冰箱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海信,近两年来,集团主营业务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整体规模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海信电视的销售额常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位;海信冰箱仅仅经过四年的发展,即以每年100%的增长速度,一跃成为国内冰箱前四强;海信空调以优秀的变频技术,始终占据着中国变频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透明财务中自我纠偏
在海信的管理特色中,追求财务管理的透明、坚持稳健性原则,是海信矢志不渝坚持的又一核心管理理念。集团每月都要依据财务数据,进行经营点评,每季度还要进行大范围的财务分析,要求干部员工做到“说实话、做实事、报实数”, 绝不掩盖任何问题。周厚健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曾经有公司认为经营不好,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掩盖错误。掩盖第一个错误,就会掩盖第二个错误,就会有第三个、第四个错误的出现。等想改变的时候,就晚了。所以有问题就兜出来,把信息传递出来,把压力传递下去,而且立足自我纠偏。这是财务透明管理的优势,也是海信文化的特点。
坚持稳健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为海信多年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十年来,海信集团的销售收入规模、资产规模等均呈现高速增长,但资产负债率却连年下降,在销售收入、净资产翻了几十倍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却始终控制在较安全的水平。
按照从《从优秀到卓越》作者柯林斯的观点,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飞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子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海信目前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飞轮效应”,正在累积着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百年梦想。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把企业看作是永远没有终点的长跑,他说,没有谁笑到最后的时候,自己要清楚,危险每时每刻都在身边。
(责任编辑:刘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