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备受各方关注的《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一书在蓉首发。今年初公布的四川全省2004年县级经济“十强县”中,只有3个进入该书县级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风向标”,表明理论界在对一个地方进行总体评价时,不再是单一地以GDP论英雄。
这份由四川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历时大半年精心撰写而成的报告,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份省级竞争力报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李进出席该书首发式。本书运用近3年的统计数据,首次对四川在全国、在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地位,以及四川21个市州、181个区市县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
首发式上,记者第一时间拿到这本“蓝皮书”,认真翻阅后,发现几组有趣的数据。比如: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居全国第九,但综合竞争力只居全国第18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但综合竞争力却在内蒙古、新疆、重庆之后。
再比如,省内21个市州排名中,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排名15的攀枝花,其综合竞争力超越绵阳、德阳位居全省第二位;181个区市县排名中,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亚军的锦江区却高居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榜首。
排位的变化折射出明显的信号:经济实力强的地方,不见得综合竞争力就强。“综合竞争力代表一定区域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它不仅仅限于经济总量,还包括区域文化、环境、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力。”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主编林凌认为,“综合竞争力的评比,相对于以往主要或单一依靠GDP指标对地方进行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记者看到,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9大要素模块、共计81项指标组成。这9大指标除了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外,还包括基础设施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居民生活水平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以及人力资源竞争力。
首发式上,省内经济学专家均高度评价此书的评价体系。他们认为,该体系是一个“风向标”,表明理论界在对一个地方进行总体评价时,不再是单一地以GDP论英雄,而更看重的是当地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何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如何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就这一点而言,此书的意义高于书本身。
专家们认为,淡化“GDP情结”,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链接
“竞争力报告”的几个排名
四川的竞争力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居全国第九,但综合竞争力只居全国第18位,相对较弱。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但综合竞争力排名仅列第四。
21个市州“谁执牛耳”
综合竞争力排名(只取前五位,下同):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
人均财政收入指数排名:攀枝花市、成都市、阿坝州、德阳市、绵阳市。
万人从业人员科研人员数指数排名:攀枝花市、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德阳市。
人均教育事业支出指数排名: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成都市。
评价:从空间上看,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竞争力较强,其他地区竞争力相对较弱。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力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竞争力结构失衡明显,经济规模、生活质量、经济效率表现较好,但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较差。
181个区市县谁领先综合竞争力排名(只取前五名,下同):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涪城区、武侯区。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指数排名:双流县、攀枝花东区、峨眉山市、涪城区、成华区。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指数排名:锦江区、青羊区、马尔康县、自流井区、通川区。
评价:在全省区市县综合竞争力20强中,成都独占13席,其余也多为地级市所在地。这些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靠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以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信等有利条件。
五大经济区怎么排
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
评价:成都经济区无可争议地排在第一位,攀西经济区虽然经济总量排名靠后,但其工业化水平较高,人均富裕程度高,相应的综合竞争力自然靠前。(范英栾静)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