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好看才是硬道理
——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
徐凤琴/文
当地时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 帕慕克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的奖金。
奥罕·帕穆克1952年生于伊斯坦布尔,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却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工科专业的他是如何登上文学最高殿堂的呢?这跟他从小被浓厚的文学氛围熏陶有关。他从小在伊斯坦布尔一家美国人开办的私立学校接受英语教育,这为他早年了解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
1974年他开始小说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帕慕克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人权、思想自由等方面,并发表了一些讨论这些问题的文章。在长达30年的作家生涯中,除了写作,他没有从事过其他任何工作。
2005年,他以一部《我的名字叫红》夺得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在国际上一举成名,其作品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等大师相提并论,称他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
在对帕慕克获奖进行说明时,瑞典文学院频频提到《我的名字叫红》与《白色城堡》两部小说。据说,正是因为小说很好看,因而打动了评委。
其中,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讲述了发生在16世纪的谋杀案,尽管篇幅达500页,但是非常好读。这一方面跟小说的类型有关——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不如说是推理小说,读者充分享受了扮演福尔摩斯的惊险。另一方面,帕慕克讲故事的手法也颇显作家功力:帕慕克把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推上前台,让他们充当起说书人的角色,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因此,这部小说的读者,第一感觉就如同在古老的《一千零一夜》里游走。至于《白色城堡》,讲的是17世纪威尼斯奴隶与土耳其主人的故事。
无论是《白色城堡》,还是《我的名字叫红》,都反映出作家的世界观:这是一位东方的作家、土耳其作家,在他的小说里,无论是发生在今天的故事还是远在中世纪的传奇,都离不开东方与西方、理解与拒绝理解这样的主题。
参考资料
帕慕克创作小传
1979年 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1983年 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出版,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 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罕·帕穆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
1990年 《黑书》的出版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1997年 《新人生》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1998年 出版《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得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奖金为10万欧元),同时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 发表小说《雪》。
2005年 新作《伊斯坦布尔》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