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年合计献血265次,因热心公益事业丢掉银行工作
“不要叫我献血状元,比我献血多的大有人在。”日前,在手帕口南街住所,28岁的郝伦一边摇头,一边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9年时间合计265次献血的经历并不值得夸耀。
如今,因热心公益事业丢掉银行工作的他,希望能找一份和公益有关的工作。
第一次献血
从小内向胆小的他,在第一次献血前犹豫了5年“其实,第一次献血前我犹豫了5年。”郝伦说,他从小内向胆小,邻居给他取了个绰号“假姑娘”,“那时别提献血了,看到别人流血心里都发毛。”
14岁那年,郝伦一向身体强壮的二伯患了癌症,在最后的日子里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这使我认识到血液对人的重要性以及献血的伟大。”
郝伦决心要献血,但对采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郝伦说,他曾经多次徘徊在采血车旁,看着别人的鲜血顺着导管流进采血袋,便心里发毛腿发软。
“这样不行,我必须战胜自己。”1997年6月21日,在公主坟的流动采血车上,郝伦第一次捐献了200毫升鲜血。
改献成分血
定期献血成了他生活中雷打不动的大事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一院、北京市血液中心、解放军总后血站、通州区中心血站……这些地名频繁出现在郝伦厚厚一叠的献血证上。
第一次献血
后,定期献血就成了他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一件大事,惟一一段“空白期”是2002年患脂肪肝后,医生说他转氨酶高让他暂停献血。
1998年《献血法》颁布后,规定两次献血间隔为半年,郝伦有点想不开。2000年冬天,他听说通州区中心血站可以献成分血,并且献血间隔时间为一个月,就兴冲冲从宣武一路骑车赶到通州,一次就献了双份血小板。
九年献血路
郝伦共无偿捐献全血41次,血小板56次2001年12月,卫生部、全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郝伦“1999~2000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之后,他又连续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北京市红十字会博爱奖章”。21岁那年,他已经成为北京市献血最多的青年,获得“献血状元”荣誉称号。
至今,郝伦共无偿奉献全血41次,血小板56次,按照卫生部的换算标准,每单份血小板折合800毫升全血,相当于参加每次献血200毫升,265次。
荣誉的背后
2003年春节过后,单位通知他被辞退了献血给郝伦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光环,他也遭遇过很多实实在在的苦恼,甚至为此丢了银行的工作。
2000年,郝伦结识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徐莲芝教授,得知医院收治的病人中有因非法采血患上艾滋病的人,他来到医院的“爱心家园”做义工,照顾这些病人。
然而,郝伦照顾艾滋病人占用了不少时间精力,2002年底盘点,他的工作业绩离单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2003年春节过后,银行人事部通知他被辞退了。
状元的心愿
郝伦最想找一份和公益事业有关的工作“做公益事业是好,但耽误了本职工作就应该辞退。”
郝伦没有过多辩解,默默离开了工作近4年的单位,但献血的行动从未停止。
郝伦说,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身体得什么传染病,那他的献血之路就终止了。如今,郝伦最想找到一份和献血等公益事业有关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永远从事公益事业了。”
本报记者吴晓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