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日,北京。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狭窄的客厅里,穿着大红T恤的丁川埋首在钢琴中,欢快的乐曲从指间淌出,弹到动情处,23岁的他脸上绽开一朵朵笑容。这个沉浸在音乐中的自闭症孩子此时是幸福的。
53岁的母亲刘平戴着1000多度的眼镜,静静地坐在丁川身后,专心聆听。也许是因为她对儿子深刻的爱,艰辛的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皱纹的痕迹。“人家说,自闭症的孩子是星星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也不想了解别人。可是,我的丁川会弹琴,会和人交流,他在一天天进步。”刘平脸上满是对儿子的爱怜。
丁川成母亲的全部
丁川从小就是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五六岁时,别的孩子早都活蹦乱跳了,丁川却不爱理人,喊他10声有时连一声答应也没有。刘平渐渐觉得不妙,到医院一检查确诊为自闭症,当时,刘平和丈夫刚离婚。那一阵,刘平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单身母亲抚养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刘平简直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从那时起,刘平就与儿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我从此再没有了自我,儿子是我的心头肉,他高兴我就高兴,他不高兴我马上会很沮丧。”自闭症的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会莫明其妙地发火甚至向母亲动手,儿子的情绪就成了刘平的晴雨表。因为丁川性情不定,长年劳心劳力的刘平几年前患上了抑郁症,最严重时自杀的心都有,看看不懂事的儿子,想想周围热心人的鼓励,她活了下来。
以前刘平喜欢运动、文艺,现在统统放弃了。医生说自闭症的孩子要多带出去与人交流,刘平不论工作多忙,每逢周末、节假日,一定会带儿子出门,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公园、远郊区县,还经常抽空带儿子去外地旅游。
自闭症的孩子不懂得与人交往,带他出门会碰到许多不便甚至冷眼,刘平从来不嫌麻烦,带着儿子参加各种聚会活动,渐渐地,丁川眼神活泛起来,也学会了和人简单交流。亲朋好友对丁川的一句夸奖,能让刘平高兴好半天。“不久前参加聚会时,桌上的爆鸡丁只剩下最后一块了,丁川把他最喜欢吃的鸡丁挟给了我,我真的觉得他懂事多了。”得到母亲的夸奖,丁川显得也很高兴,他把母亲的杯子推到记者跟前:姐姐,给我妈添点水。
陪读10年创奇迹
最令刘平自豪的是,丁川在音乐方面很有天分。
多年来,刘平一直致力于发掘丁川各方面的才能,最后她发现,儿子很喜欢音乐。小时候,只要录音机里的音乐声一响,丁川就能半天不动地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听。大一点后,他就能说出不少世界名曲的名字,每年元旦晚上,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会的电视实况转播,他可以从头看到尾。
在小学学过五线谱后,刘平试着拿曲谱给丁川看,发现他竟然能看懂。刘平开始发掘丁川在音乐上的潜能。
为了鼓励儿子更好地学音乐,1997年,不顾亲朋好友的疑虑,刘平用省吃俭用的钱给儿子买了架钢琴,为他请了音乐老师,每周还带他去听一次音乐会。丁川接受能力慢,老师给别的孩子讲一两遍就懂的内容,刘平要回家辅导很多遍,为此,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刘平还学会了基本的五线谱。有好几次,刘平陪读陪得疲劳至极,丁川弹琴时她竟然歪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几年下来,丁川已考下了中国音协钢琴七级。因为钢琴表演受场地限制,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多出门表演的机会,4年前,刘平又开始培养丁川学拉手风琴,每回,刘平和儿子轮流背着20多斤重的大号手风琴,出门上课和表演。
现在,丁川经常参加朝阳区残疾人艺术团的活动,还和其他正常手风琴手一起,慰问过智障学校学生。今年春节前夕,他和乐队5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呼家楼街道办事处主办的残疾人文艺汇演,赢得掌声一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