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10月21日讯
“越早买房子越划算,我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有充足的信心!”明年7月毕业却悄悄买了房的中山大学在读研究生王亮这样跟记者解释他出人意料的行为。
眼瞅着让人心跳加速的房价涨幅,奔波在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准业主们中有越来越多的稚气面孔,他们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 记者惊讶地在高校中发现,学业未竟但悄然储房的“校园业主”大有人在,绝大多数是综合素质较高,想法前卫的校园“风云人物”。
今年开始,不少银行都开始瞄上了这个跃跃欲试的特殊群体,甚至有银行率先将高等院校在校生纳入具备房贷申请资格的范畴,然而具体操作中却是纠纷不断困难重重。广州本地多家银行则坦言,向大学生放贷只是一个噱头,实际背后的还贷方还是与之“捆绑”的父母。
有人戏称,大学生“抢闸”买房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国外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大多撒手不管了,我们现在的父母倒好,都已经读上大学了还操心个没完。”
记者在广州的校园里发现,热衷“抢闸”买房的大学生离不开以下的几个类别。
家境殷实型
孩子不急父母催着买
“现在看来,我不能不佩服父母的远见。”已在政府里当上公务员的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宁岸,早在大四那年就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是在天河一个价格不菲的楼盘。他当初在学校买房的事也不算低调,当别人还在忙着应付毕业论文和找工简历时,他却被父母拉着到广州几个楼盘去看房子了。
“本科毕业之前买房,是父母先提出来的。”家在潮汕地区的小宁家境不错,“那时我的工作已经基本确定是当公务员,而且是在广州。”父母说,在广州买房是迟早的事情,迟买还不如早买,家里不是没有这条件,结果全家人合计了一下,事情很快就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忙学校毕业的事情之外,就是看房。
“说实话我心里有点不安,但房子现在已经增值了很多,也不得不佩服父母的想法了。”他表示,当时自己买房子时价格是每平方4000元左右,现在至少已经上涨了3000元,现在的价格差不多可以买以前的两套房子了。
去年,宁岸和大学里就开始相恋的女友结了婚。小夫妻结婚以后,双方家庭再次给他们凑了一笔钱,一下子把房子20年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就这样,这对刚走出大学校门没多久的小夫妻,一下子就把别人奋斗半辈子的过程给完成了。
“回想起来,总共40万元左右能买到房子,现在想都不敢想。”宁岸觉得,父母的远见让他大获裨益,有了坚强的后盾,他将全身心投入事业当中,全力进取。
意识敏感型
预料房价会涨赶紧“储”
和宁岸的情况不同,就读地理规划专业的研究生邓斯称在校买房的冲动完全是自发产生,而非父母。
“在学校的时候,同学院的同学们都非常注意这个房价问题,我们学院很多师兄师姐都从事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消息比较灵通。我那时就在他们的引导下意识到房价肯定要升,于是赶紧出手储备。”
在小邓读研三这一年,她决定出手了。考虑到自己参与到银行贷款,肯定会因为没有工作收入而被拒绝,她和自己即将结婚的男友商量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
“我们在本科时就拍拖了,他先出来工作,我们说好了等我一毕业就结婚。”因此,小夫妻作了个决定――房子的业主写双方的名字,而向银行办理按揭的借贷主体则为已经有工作的老公。其时,小邓自己的工作都还没定下来,房子选择在哪里费了一番思量。
小邓说,老公的工作单位刚好在学校附近,于是他们很快就在学校附近选择了一个130多平方米的套间。
这个房子价格不菲,总价高达70多万元。如今,刚当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辅导老师的小邓才上岗两个月,就全情投入了为房子打工的生活,小夫妻把按揭还贷年限定在了30年。但是她却一点都不后悔自己这个“抢跑”――“如果不早点买,以后更买不起了。而且我们的工作都很稳定,不担心将来的供贷问题。”
信心饱满型
相信自己甘心做“房奴”
“我对自己的将来很有信心,还款能力会越来越好,所以早点起步没问题啊……”在读研究生王谅说起和自己女朋友小雪一起买房子的过程,不好意思地笑笑――原来他们为了顺利得到银行的按揭合同,还做了一点“小手脚”。
王谅买房子的决定,是在读研究生第一年定下的。“还记得起这个念头,是因为有一天在学校宿舍楼下看到有同学随手扔掉的楼盘广告,上面的价钱很吸引,据说首期才几万元,我心动了,这样我也能买啊……”
王谅在校园里是个活跃的社团干部,他在学业之外还不断积极兼职和参与一些小型创业活动,因此用他的话来说是“手里还有点小积累”。
最后他们在女朋友拿到一个外资公司的聘用通知后,正式选定了滨江路上一个楼盘。买下的套间大概100多平方米,首期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最终,依靠双方父母的资助解决。“我们的家境都一般,家人其实也挺犹豫的,他们的力量只能帮助我们出首期,怕我们将来承担不了。但是我们自己倒是不怎么担心。”王谅说。
为了顺利得到银行办理按揭的审批,王谅说他不得已做了点“小手脚”――他找了个单位给自己出了个工作证明,顺便抬高了能满足月供2000元要求的“收入水平”,于是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目前这对还没有收入的小情侣,已经住进了自己的新套间。
让人惊讶的是,这名小伙子说,他目前的目标,不仅是还清这套房子的钱,而是想着怎样去买下一个套间。
业主是孩子,贷款人却是父母
在不少校园里,在校大学生买房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甚至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是大多数是那些在学校里特别能‘折腾’的风云人物,他们乐于往校外社会跑,喜欢找自己的门路……”王谅坦言,他身边玩得好的一班朋友几乎都是抢闸买房的,其中有互相影响的成分。
高校附近的楼盘更是容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中山大学附近的一个楼盘,一名姓林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大学生是她的“大户群体”。她说,这些学生买房分成鲜明的两类:一类是家里帮忙一次性付完,但是少数;更多的是家里帮忙出首期,然后以父母的名义借贷,实际上是否子女在供就不得而知了。“最大的特点是,他们的业主和借贷主体通常是不一样的,业主的名字是孩子,借贷的主体则是父母。”
对于这些抢闸买房的大学生,提供按揭的银行态度如何?对于这一块潜在的房贷市场,竞争激烈的银行界,争论也同样激烈。
一直以来,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贷款风险大,高校在校生、刚毕业的职场新人都不是银行贷款青睐的对象。然而,今年6月份,浙江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却甘冒风险,率先将高等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纳入具备房贷申请资格的范畴。虽然该业务低调入市,但仍旧惹来议论纷纷。
昨日,记者采访了这家首先“吃螃蟹”的浙江商业银行。该银行贷款中心业务员小张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家长这一潜在市场打开了视野,是为了抢占先机。”在推出数月后,目前的反应不算太踊跃,但银行方面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举动,反而“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不统一会是一个问题,从我们的贷款条件很优惠,吸引了不少家长,但孩子们的想法似乎和家长不太一样。”
同时,对此的争议也非常大。质疑者认为,银行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大学生房贷”之名,行学生父母还款之实,实际上是一种“子债父偿”捆绑式的房贷产品。
“抢闸”买房是典型中国特色
有人在网上戏称,大学生“抢闸”买房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国外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大多撒手不管了,我们现在的父母倒好,都已经读上大学了还操心个没完。”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贴子这样说。
对于当今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国父母来说,享受孩子的“压榨”似乎是他们的宿命。“家底殷实的父母想到孩子要买车买房,就恨不得把棺材本都掏出来。即使是工薪父母,也愿意为孩子付出劳碌一辈子的积蓄。最终没给孩子买房的父母可能还会遗憾自己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徐晓军分析说,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来说,资助成年子女买房的现象很普遍,也无可争议,与其说是“家长的过分宠爱”,不如说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同舟共济”的行动,来联合对付“远超出收入水平”的房贷大山。
徐晓军还认为,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买房“啃老”实质是代际间的资本转移与传递,对于那些家长没有经济能力“被啃”甚至无法支持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输在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了。
不可否认,房价高企是不少家长和大学生抢闸买房的主要驱动力,王谅也坦言,早点买房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他认为将来房价只会再涨,买房子保值。这种想法很多家长都认可,认为“毕业储备房”,跟买保险差不多。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否一定如学生和家长的愿,就未必了。目前国家已经使用调控政策,高涨房价背后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专家认为,如果新政策得到严格贯彻落实,各地房价涨幅会趋向稳定,年轻人应该培育更理性的消费观。
有房地产人士则直指,在校大学生的置业规划并不科学,因为一毕业他们的还款能力有限。尤其是如果购房者的还贷支出超过月收入的30%,就会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业界专业人士指出,对于购房应量力而行,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租房――买中小户型房――换购大户型房”的“梯次消费”模式更为合理。
同时让人担心的是,父母在自己尚算年富力强的时候,匆忙对孩子进行“倾囊相助”,可能没有考虑清楚,到自己无法工作的晚年怎么办?(邱瑞贤杜安娜)(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