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之父”戚发轫:中国有了自己的航天文化
水母网10月22日讯昨天,在“航天513所发展战略论坛”上,“载人航天之父”戚发轫说,中国航天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是一支年轻的航天队伍,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调、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我国独特的航天文化。
从参与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研制、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到后来担任多颗通信卫星和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昨天下午,现已成为载人航天顾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说,载人航天工程的研究、神舟5号、6号飞船的上天,10余年时间里,我国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航天科研人才队伍,也形成了“零故障、零缺陷、零疑点”的载人航天精神。
看到中国航天烟台513研究所走过了40年,戚发轫院士感慨地说,这是航天人默默奉献的40年。前20年在山西从事地面通信研究,搬迁到烟台又是20年,完成了从“地”到“天”的“飞跃”。最后,戚发轫院士为本报读者题词,“感谢烟台晚报的读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何晓波温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