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本报报道了《长征途经遵义时发行70多年后红军纸币再现》一文,遵义红花岗区的刘大爷致电本报,讲述红军在遵义发行钱币的历史,并指出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就在今天的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记者根据刘大爷提供的线索采访得知,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唯一发行纸币的城市。红军纸币市民珍藏
昨日上午,遵义红花岗区的刘大爷看到本报报道的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钱币后,致电本报反映,这些钱币是红军1935年长征经过遵义时,通过遵义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当时的群众拿到纸币后,舍不得拿去兑换银元,有的珍藏到遵义解放后捐献给了遵义会址,有少部分流落到了民间,当时在世的父亲经常给他们讲述那段历史,所以他对红军在遵义期间发行纸币的历史非常清楚。
据介绍,1935年1月,红军到达遵义后,为了保证部队的后勤供给,红军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设立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地点设在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旧址是原国民党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斜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共1155平方米。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利用部队休整机会,在遵义的临时银行里进行货币发行和回笼工作,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征量筹款,补给部队和散发给人民群众。
当时,由于战争的频繁,红军到达遵义时,值钱的东西已经不多,为让战士们在遵义城内能买到一些生活必需品,银行同志就公开发行苏区印制的钞票。但是,考虑到部队离开后,苏区货币就不能使用,红军以国家银行名义写出布告,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苏币,并在狮子桥、丁字口、万寿桥等处设立兑换点,桌上堆着银元、食盐和烟等实物,让群众自由按市价进行兑换。如在苏区时一斤盐要一元,这时一元就可买七斤盐,一元苏币到国家银行可以换一元二角现洋,也可换二元国民党发行的钞票等等。红军和银行的同志们遵循买卖公平的原则,所用的苏币均可按日兑现,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青睐,遵义城内大街小巷的商站、面馆、酒楼、书店等地方突然热闹了起来,生意是红军达到之前的好几倍。
在红军撤离遵义的前夕,中央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通宵达旦地为群众办理兑换工作,群众深受感动,舍不得将手中的苏维埃币拿去兑换,便珍藏起来作为纪念品,直到遵义解放后,才把红军在遵义期间发行的苏币捐献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据刘大爷估计,李先生展示的纸币,就是当年红军在遵义发行后流落到民间的少数纸币之一。
长征途中唯一发行纸币的城市
据在人民银行遵义市分行工作的杨长林先生介绍,红军进驻遵义后,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组织货币发行,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苏维埃国家银行唯一发行纸币的城市。
当时,国家银行以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苏区货币的保证,同时成立临时物资供应处和货币兑换处,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老城杨柳街组织发行苏区货币———“红军票”,其币种有:壹元银币券(1904年版)、伍角银元辅币券(1933年版)(李先生所持有的那种)、贰角银币券(1934年版)、壹角银币券和伍分银币券,此外,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义发行银币券的同时,还发行有一些贰角银质辅币。
解放后国家回收苏币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遵义专员公署出具布告,对流存社会的苏维埃货币进行登记;同年11月接省行函告,规定遵义市自公布之日(11月4日)起即行收兑,12月15日截止;对遵义县边远乡村则延至12月底截止收兑。兑换比率为苏区纸币一元兑换人民币1500元(折新币1角5分),共收兑苏区纸币2343.60元。除了回收的外,还有少部门流落在民间。
随后,记者从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到,为了弘扬革命传统,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维埃国家银行行址修复工作,并把它列入老城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1998年12月27日,遵义市委、市政府在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市老城杨柳街原武警招待所)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1999年遵义市政府拨专款修复中央没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办公旧址。2002年1月15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在旧址楼上推出《肩挑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长征在遵义》专题陈列。使旧址成为展示我国解放前金融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场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