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于现代中国,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相当长的时间,人们仅记住他作为斗士的形象,而忽视了他丰富生动的日常情怀,这并不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本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上海最近举行了一系列鲁迅纪念活动,超越以往那种固定单一的战斗化形象、让鲁迅回归亲切,成为近来学界缅怀鲁迅的主题。 早报将从今天开始对此进行特别报道。
一位是鲁迅的长孙,一位是蜚声学界的清华大学美术教授,前天下午,周令飞和陈丹青在上海图书馆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鲁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很多人站着听完了这场讲座,两人用各自的视角还原了他们心中的鲁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授王晓明也参与了讲述。
周令飞:祖父是个爱笑的人
浓密的眉毛,和鲁迅极其相似的一字胡,周令飞活脱脱是鲁迅的形象翻版。尽管“横眉冷对”是鲁迅最为大众熟知的形象,但站在一个亲属的角度,周令飞的演讲始终试图改变人们心目中过度坚硬的鲁迅形象,他认为生活中的祖父远要随和幽默。
尽管从来没有见过祖父,但周令飞却从小听奶奶许广平、父亲周海婴讲爷爷的故事,印象中的鲁迅特别爱笑:“人们总以为爷爷成天板着个脸,一副严厉的样子,其实不是这样,他的笑声很爽朗,据说笑起来三间屋子都听得见。在我整理过的100张爷爷的生活照中,有22张他是面带微笑的。”
“以往的文字总是把他描述成喋喋不休、拿着匕首的形象,形象是紧皱双眉,神态凝重的,思想是革命化,战斗化的,没有了个性和生活。其他方面似乎都淡化掉了,只剩下这么一个壳。”周令飞说,这样的鲁迅形象离开了他作为文学家的这个最根本的位置,这样的鲁迅是很空洞的。
陈丹青:中国在变鲁迅也在变
自称是鲁迅的崇拜者,陈丹青一贯的“嬉笑怒骂”和“愤世嫉俗”不知是否源自鲁迅的影响。他颇为自嘲的开场白就引来在座听者的阵阵掌声:“每次讲到鲁迅我都很紧张,也很恭敬,为此昨天特地去剃了个头,还换了双新皮鞋,并且写了篇稿子,虽然老花眼镜和散光眼镜要轮着换,但我还是要装演讲的样子读一读稿子。”
陈丹青认为,鲁迅的形象曾一度被意识形态劫持,但是从最初的政治话题直至今日引起争议,鲁迅形象的变化证明了中国的进步。和但丁、蒙田、福楼拜这样的欧洲历史文化公案一样,鲁迅的作品虽然对社会的政治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从不属于政治。最近几年,周海婴和周令飞这样的鲁迅后人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鲁迅是谁”,让我们开始学会“还原鲁迅”。陈丹青谈及了很多对于鲁迅质疑的理解。关于如何看待鲁迅的“骂人”,陈丹青笑称,这是很多世界文豪都热衷的事情,建议应当有出版社编著一本《世界文豪骂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