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蜡化公司)年产13万吨丙烯酸及酯工程竣工投产。“这个项目将拉长沈阳化工产业链条,加快完成‘小油头、大化尾’的转型步伐。”沈阳化工集团董事长王大壮向记者介绍。
蜡化公司是原油加工企业。原油经过常减压和催化裂解装置后,产生丙烯。由于该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离下游的精细化工和民用化工距离较远,企业现有的每年五六万吨的丙烯都被当作产品卖掉。实际上,丙烯是极好的化工原料,附加值很高。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空气发生氧化后,产生丙烯酸,其主要用途是生产高吸水树脂和丙烯酸酯。前者主要用于生产卫生巾、尿不湿等轻工及生活用品,后者主要用于生产压敏胶粘制品、建筑涂料、汽车涂料、化学纤维、塑料加工助剂等。显然,丙烯下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利用现有的原料、土地、公用工程成套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4月份,蜡化公司申报的13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项目被列为第二批国债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可获7000多万元贴息支持。
丙烯酸及酯项目从启动到投产经历了三个紧张阶段。在项目建设初期,引进技术及装置的谈判工作最为关键,当时有国内外几家实力相当的公司参与竞争。通过对几家方案的慎重比较,化工集团最终选定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的专有技术和设备。进入关键时刻,王大壮带领专业人员,连续40天不分昼夜地与外方进行谈判。经过不懈努力,不仅节约了近亿元资金,而且还把关键设备———丙烯酸反应器的制造周期缩短了六个月。据介绍,丙烯酸项目严格执行蓝星总公司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委托专业的招投标公司负责工程和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实际投资比预算节省了两亿元。
去年3月,丙烯酸及酯项目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化工集团围绕着工艺安装这条主线展开工程建设,并适时开展了“百日大战”、“冬季会战”、“工程倒计时”三大战役。按照当初日方设计规划,在国际上建设这样一套装置通常需要30个月以上,而化工集团仅用25个月就完成了,创造了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
今年8月,丙烯酸及酯项目进入了最为关键的联动试车阶段。为了开好装置,化工集团组织100多名生产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工到哈尔滨、北京和日本的有关工厂实习;在开车前的几个月,员工们采用了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开车训练。严格的培训使岗位人员在开车中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连在现场的日本专家都为他们的出色表现竖起了大拇指。经过不断磨合,整个装置处于平稳运行状态,生产出优质的丙烯酸产品。
据介绍,蜡化公司丙烯酸及酯项目无论在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主要设备先进程度上,都是目前国际一流的。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亿元,使化工集团现在的50亿元年销售收入,在2007年可以提高到70亿元,为2008年冲刺百亿元大关奠定坚实基础。本报记者彭跃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