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刚,36岁,却已经在乳业摸爬滚打长达15年之久。这个年轻的伊利集团董事长有着怎么样的成功秘密呢?本报于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在上海召开之际,对他进行了专访。
明年轻松破200亿元
记者:伊利是我国一家重要的奶制品生产企业,2006年中报显示,伊利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40.17%;蒙牛为75亿元,增长58.7%,蒙牛的销售规模已直逼伊利,在增长速度上甚至更胜一筹。
您有信心2006年伊利还能继续坚守老大地位吗?明年伊利的经营目标又是多少?
潘刚:我们今年的增长速度应该说十分迅速,依照这个速度,今年保持老大的地位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明年,我们将轻松突破200亿这个大关。在伊利保持领先的时候,蒙牛确实增长迅速,其利润超过了伊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如何做行业的老大,或者说,如何做行业的领导者;作为企业,是不是应该把赚钱当作惟一目的,是不是应该把发展速度当作惟一的追求。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两年前我认为卖出最多的牛奶,获得最高的利润,那就是老大。两年过去了,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所谓老大,是能够稳健成长并带领整个行业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企业;所谓老大,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并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企业。
企业将很多人、很多智慧、很多力量聚集在了一起,那么就能做到一个人所不能做到的创举:为国家承担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听起来似乎很空,似乎很大,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企业越大,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二三级市场将成新战场
记者:您曾宣布,伊利要在全国搞一个“织网计划”,即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所有销售大区都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的运作。请问,建立这个网的意图是什么?现在这个网的进展如何?
潘刚:在伊利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中,将二三级市场的开拓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重点。随着伊利的步伐,光明、蒙牛等企业也相继跟进,所以,几大品牌在二三级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对伊利来说,要做深做透二三级市场,就必须实现生产基地和市场一体化,所以,伊利在全国布点,推行织网计划,是为了使生产基地和市场基地相匹配,从而为做深做透各级市场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后援支持。
光明、蒙牛紧随伊利之后,也进入二三线市场,这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伊利并不担心这种竞争。
织网计划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调整的过程,在未来一两年内会日臻成熟和完善。一个品牌能否存在、怎样存在,往往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是市场说了算。在伊利看来,品牌战不是闪电战,而是持久战,是企业内功、实力的真实展现。
可以预计,全国性品牌的进一步壮大、区域性品牌的逐步萎缩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三个心愿
记者:作为董事长,您还很年轻,还有着很漫长的职业生涯。能否介绍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介绍一下自己心目中未来伊利的发展蓝图?
潘刚:虽说我才36岁,可我是这个行业的“老人”了。我见证了中国乳业15年来的发展。
1992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伊利担任质检员,对酸奶、牛奶、雪糕、冰淇淋、奶粉做质检化验;在早期,大概1996年的时候,我又带领几个人筹建伊利的矿泉水饮料公司;后来我又历任分公司董事长、经理,从基层到中层,从中层到高层,从液态奶到矿泉水、冰淇淋……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做过,可以说我是最熟悉伊利的人。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我来说,能够得到今天的成就,我当然十分珍惜。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伊利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因为伊利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没什么秘诀,还是那句话,要想做出成就,就得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
关于企业的,我有三个愿望:第一,伊利能够带领全行业稳健发展。伊利的目标是在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在2015年进入世界乳业10强;第二,继续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己任。在我的眼里,一种是喝牛奶的人,一种是不喝牛奶的人。我要将不喝牛奶的人变成喝牛奶的人。第三,伊利与社会和谐共进,尤其是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伊利的发展能够带动更多的奶农走上致富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