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望无际的甘蔗种植基地
全国最甜的城市
又到甘蔗收获季节。在新榨季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采访,但见一片繁忙景象:成片的甘蔗已经成熟,蔗区84万农民厉兵秣马做着收获的准备,各个糖厂已将仓库打扫干净,车间里机器锃亮。
来宾市是中国重要的蔗糖产区之一,该市所辖的兴宾区则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区(县级),从2001/2002至2005/2006年榨季,已连续4个榨季成为全国县(区)级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今年可望延续这一辉煌。据抽样测算,新榨季原料蔗总产量将比上个榨季增加110万吨,总量达到475万吨,因此,兴宾区被誉为全国最甜的区县,来宾市也被誉为中国最甜蜜的城市。
蔗糖甜则来宾笑声响
目前,来宾市的蔗区已覆盖全市四县一市一区的75个乡(镇)、农林场。2006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194.47万亩,预计即将到来的新榨季进厂原料蔗将达850万吨,产糖100万吨以上。
来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日照时数1582小时,降雨量1360毫米,无霜期331天,特别适宜甘蔗的生长。古老的红水河自西向东昼夜不息地从城市奔流而过,滋养着生命,灌溉着庄稼。在来宾人的心目中,甘蔗如同红水河一样,从远古起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宾人生产它,它养育来宾人。来宾市有壮族、汉族、瑶族等10多个民族、245万人口,全市约有总人口的53%即130万市民从事这项甜蜜的事业,进行甘蔗的种植、机制糖的加工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甘蔗的产值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47.3%,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蔗农人均种蔗收入1276元,蔗农种蔗总收入16.6亿元。
在丰收的季节走进来宾,到处都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有蔗糖的芬芳。在全市四县一市一区的范围内,分布有13家大中型制糖企业,在职员工8270多人,日榨能力达近7万吨,每年生产出近百万吨优质的机糖。这里生产出来的糖特别甜,出品的“QT”牌白砂糖是全国著名品牌。
蔗糖、电力和冶炼是来宾市的三大经济支柱。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像蔗糖业那样牵扯着全市最多人口的生活面。它带动能源、交通运输业、化肥工业等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推动这座年轻城市城镇化的进程。2005/2006榨季,全市制糖企业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6%,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5.4%。蔗糖甜则来宾笑声响,反之则哀叹之声起。来宾市委书记覃瑞祥、市长张少康经常说:“如果没有制糖业,就没有来宾市经济的发展。制糖业咳嗽,来宾市的经济就容易感冒。”
“来宾糖甜天下”
“来宾糖甜天下”是来宾人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懈的追求。为培育壮大这项“甜蜜的产业”,来宾市精心谋划,市里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激励政策扶持农民种植甘蔗。例如为了发展良种甘蔗,来宾市发布了《糖料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糖料蔗收购质量》等4项有关糖料蔗的地方标准,促进优质原料蔗和制糖业的发展。并连续几年对良种原料蔗进厂给予每吨加价10-15元收购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近年来实施50万亩“吨糖田”建设,更是有效地提高了甘蔗单产和蔗糖分,显著地提高了蔗糖业的经济效益。为调动乡镇、村、屯等基层干部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市里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每年各级政府部门目标管理主要考核指标来抓,各制糖企业按进厂料蔗每吨提取2元作为修路费,用于蔗区道路的维修。
在大力扶持农民种蔗的同时,来宾市对制糖企业进行了多元化投资改造,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来宾市的制糖企业迅速壮大。目前,除3家糖厂外,其余10家制糖企业已完成改制工作。分别引进了英国糖业集团和广东、广西的民营企业参与制糖企业的改制。通过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总日榨能力近7万吨。同时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例如通过改制后成立的来宾东糖集团,下属有7个控股公司,现有总资产17亿元,日榨处理料蔗28500吨,蔗糖年产量超过40万吨,年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了做大。同时,企业拉长产业链,除了生产机制糖,还生产酒精、生物产品、复合肥、生物肥等多个品种,向做精、做强迈出了一大步。
进入新世纪,来宾市不仅谋划如何把糖业做大,还同时谋划如何把糖业做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来宾市正在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努力把来宾市糖业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示范产业。到2010年,全市甘蔗良种化,平均亩产由目前的4.5吨提高到6吨以上,蔗糖分由14.5%提高到15%,农民收入中种蔗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比例达到1:1,全市蔗糖产量150万吨、蔗渣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届时,来宾的糖将更甜,来宾也将更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