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家炳
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现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1982年获颁英国女王荣誉奖章;199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2004年,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100位慈善人物”。
田家炳,一个近90岁的香港老人,20多年来,在祖国大陆和港台,共捐助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9所专业学校、9所幼儿园、11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他还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资产。
卖土起家的香江人
做小生意的“阿炳”是在18岁闯南洋卖“土”发家的。
在父亲48岁那年,田家炳出生,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在田家炳15岁时父亲病逝,16岁的少年阿炳辍学继承家业。
18岁那年,田家炳决定漂洋过海寻找财富。那年冬天,田家炳在越南西贡建立公司,开始了“卖土”生意。“我们成本低很多,推销很成功。”说起当年赚的第一桶金,田家炳很自豪。
之后的几十年,田家炳的事业越做越大。瓷土生意因为战争被迫中断,田家炳转战印尼,投资橡胶工业。1958年,田家炳举家迁往香港,在香港开始了新的事业:生产人造革,现在田氏橡胶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商。
慈善不一定就是钱,是心
在自己的孩子还睡着拥挤的上下铺时,田家炳就开始关心别人孩子的生活。1959年,他担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机构博爱医院的总理;1965年,他又出任香港华人最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总理。
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广东大埔县,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到现在,北至黑龙江省,西到西藏新疆,除了北京市内,每个省份都星罗棋布着田家炳中学、小学、书院……
从小读书少,成为田先生最大的遗憾。他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他觉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学校,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是毕生最大寄托。
田家炳不是中国或者中国香港最有钱的人,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多的慈善家,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全中国最傻的傻子。“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
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鸿福堂”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我不舍得喝矿泉水。”
矿泉水瓶子的故事显然不是作秀。记者从四川师范大学唐志成先生的文章中发现,这个瓶子已经陪伴田先生大半年了。“我看到一个瓶子,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
这样的故事不少: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不轻易用一张纸,出门搭公交车……田家炳自称“孤寒鬼”(吝啬鬼),对自己刻薄,舍不得花钱。“我就是清代戴瓜皮帽的那种老人家。”
2001年,“孤寒鬼”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别墅卖了。市值一个多亿港币的房产仅仅卖了5600万———他为这几千万元的“收入”能建设几十所学校感到高兴。
卖掉别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租房”一族。田家炳说:“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
“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用我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时代,以这种方式,保留了一个人的名字。
江华 张蔚(《南方人物周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