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江并流腹地的澜沧江边的德钦县燕门乡的茨中完全小学,是此次雪域童年第二期的支教点。10月15日,记者先行前去采访,除了想象中的美丽,行程中的艰辛与当地的偏远超出记者的想象。
行程 250公里路开车10小时
从中甸到德钦县的燕门乡,总共只有250多公里的距离。 想不到早上约9点20分乘车从中甸出发,直到晚上6点多才达到目的地,200多公里的路程差不多花了10个小时。
除了旅途艰辛,一路上体会最深的还是雪山之雄美。
抵达德钦县后再转车到燕门乡的茨中村,迂回的马路下面就是澜沧江。几年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马烨就在梅里雪山脚下明永学校义务支教,一次从德钦回学校的途中,车子发生意外冲向数百米深的澜沧江,一个年轻而又热情的生命从此消逝。
小学 就坐落在神山半山腰上
茨中完小距离燕门乡约10来公里,就坐落在阿土白丁山(茨中村的神山)的半山腰上,脚下就是波涛滚滚的澜沧江,西边的雪山遥遥可见。一碗简单的白米饭就是这些快乐孩子的午餐早报记者简光州 图
茨中完小的校门上写着“云南省立第一小学”,据燕门乡校区的老校长刘文高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在德钦县成立的第一所小学。学校隔壁就是一所由法国传教士在100多年前建的茨中教堂,茨中完小以前一直借用教堂上课,在1988年前新的学校建成后才搬了出来。
校长登品介绍,这里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所小学,有150名学生,其中99名寄宿在学校。现在的学校有两幢两层楼的房子,主要是用作教室,还有一幢两层楼土木结构的房子是老师和学生的宿舍。
午餐 白米饭一勺米汤
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记者先参观学生食堂。说是食堂,其实只有厨房,学生们平时用餐就在宿舍门前的水泥地上,或者在教室旁边空地上。这里没有一张桌子,也没有一张椅子,席地而坐就是餐厅。
12点20分下课,师傅敲响了挂在食堂门前的铁钟,学生们拿出碗到食堂窗口前打饭。观察了半天,就是没有见到学生们打菜。
只见学生们打完饭后,又到食堂前的三个铁桶前舀了一勺汤倒在碗里。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里面是煮饭后的米汤,这也是他们中午吃的菜。
学生们在宿舍前、教室边的空地上围在一起吃饭。记者注意到,学生们大部分碗里没有任何菜,一些学生在饭上倒了些辣椒粉,很多学生碗里除了米汤之外,甚至连辣椒粉都没有。“光是白饭,吃得下不?”记者问一些学生。
“吃得下。”学生们平静地回答。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没有菜”的午餐,但是那样的场景还是让记者无法忍住眼泪。
学校的老师介绍,学生们早餐是稀饭或油炒饭,午餐是米饭加米汤,晚餐才有一个菜。一星期中的周三和周五的晚餐,学生们才能吃到有肉的菜。
晚饭时,10个学生一组可以分到一盆土豆,学生们纷纷表示“很好吃”。记者了解到,就是这士豆,学生一吃可能就是几个月。因为当地蔬菜是稀缺之物,只有土豆最便宜,现在一般为七角钱一斤。
生活 一个学生每月62元
登品校长介绍说,每个学生每个学期的生活费只交150元,另外国家每个月补贴32元。这样每个学生平均每月为62元,每天平均只有约两元钱的生活费。一个学生一天平均吃一斤大米的话,就要花去1.5元,还有柴火费、食堂师傅的工资等都没有算,“这点钱远远不够。”
但是,就是这150元,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拿不出来。校区的斯仁尼玛校长想出一个办法,发动党员每人结对子。斯仁尼玛校长就每学期帮助三个学生交生活费。
由于有不少学生交不起这150元的生活费,每学期学校为此就要贴进去4000多元。于是校长们不得不到处“化缘”,“有时县里一些单位会给个两百、三百的”。
课时 9个老师要上7个班的课
尽管当地条件较为艰苦,但是记者并没有听到老师们有什么抱怨。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老师一直是个令人尊敬的职业。
整个燕门乡有22所小学,56名老师,其中12所是一师一校,两所是两师一校。据老师们介绍,在四、五年级里,来自“高山”上的学生和一直在茨中完小上学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高山”上的学生是指那些来自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一师一校的学生。记者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写个自我介绍,不少来自“高山”的孩子却连此都要老师指导才能写得出来。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老师们的工作量远远超出正常的负荷。茨中完小9个老师要上7个班级的课程(其中一个学前班)。斯仁尼玛校长介绍,老师们平均每周有28节课,很多老师甚至有30多节,“没有闲的时候。”
听说有志愿者前来支教,当地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的高兴,校长斯仁尼玛说,“燕门乡从来就没有来过志愿者。”当得知只有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记者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一丝遗憾。“时间太短了,要是长些就更好了。”
期盼 想让老师教英语和电脑
对于上海的志愿者来支教,老师和学生们最大的希望是教英语和电脑。
教育局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要开设英语课,虽然课本发到了学生们的手上,但是课程却没有开起来。斯仁尼玛校长无奈地说,“没有英语老师。”
不但英语课开不了,藏文课在这里同样也没有办法开。登品校长说,虽然当地是藏区,老师们都会说藏语,但能写的不多,专业藏文课也开不了。
由于是个大学校,去年,茨中完小去年分到一台电脑,但是这台电脑目前的功能就是打字和打游戏,“老师们也不会用。”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都没有见过电脑长什么样子。因此,老师和学生们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志愿者能给他们开电脑课。
11岁的嘎追是四年级的学生,在他的印象里,“上海有许多高楼大厦,且大部分人家里都有电脑,可我们全村都没一台电脑,如果我能到那去的话,该有多好啊!我还希望他们能教我英语,我很想学英语,但愿他们能教我英语。”
得知有上海的新老师来,所有的孩子都感到非常高兴。几乎每个得知此事的孩子都要问记者同样一个问题,“新老师什么时候来啊?”
和很多孩子一样,嘎追提前祝福即将到来的新老师。“我爱你新老师,我会努力学习的,扎西德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