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学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引出一个令家长困惑的问题
有钱不等于有爱,富裕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幸福指数反而低
通讯员 周慧 本报记者 应芳娟
早报讯现在的孩子究竟觉得自己幸福吗?昨日,杭州青春中学公布了近日对全校学生展开的一次幸福指数调查结果。 总分100分的记载卡,一些学生只得了70多分,而这些得分较低的学生往往在家庭幸福指数这一项上失分较多。
特别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记载卡只有70多分的学生,不少家庭条件富裕,成绩也不错,表面看上去非常快乐,至少在同学们看来应该是非常快乐的孩子。
测试结果出来后,老师立即和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们在感到意外的同时,更多的是不理解:家里一直提供最好的条件给他们,他们看上去也很开心,怎么会觉得不幸福呢?
老师们分析,这类家庭状况相对较好的孩子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他们的生活状况又给人造成假象,觉得他们一切顺利,肯定感到幸福。因而这些孩子也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
青春中学的这次调查,让大家再次肯定了一个事实:有钱不等于有爱,最容易让孩子觉得幸福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和肯定。
个案一:每个周末和家庭老师一起过
说法:最好的生活不等于最大的幸福
文文(化名)在青春中学念初一,家里条件非常优越,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是班上最好的,最关键的是,在如此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小姑娘的成绩也非常理想,所以,她成了许多同学羡慕的对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理所当然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这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文文在“家人对我的关心”这一项上却打了最低分。这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意外,老师在和她进行沟通后才知道,原来父母给她请了好几个家庭教师,她每个周末几乎都是和家庭老师一起过的。其实,文文的要求真的很简单:“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
这样的一个简单要求传递到文文父母那里,他们都觉得很吃惊,还有一些惭愧:“我们一直觉得给她最好的生活就是给她最大的幸福,还以为这样她很快乐,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多和孩子沟通。”
个案二:羡慕同学可以住在自己家里
说法: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
小武(化名)一直住在亲戚家里,在老师眼中,虽然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但是他成绩优秀,亲戚又对他很好,而且小武在学校很有人缘,性格开朗,整天笑嘻嘻的,所以老师并没有多在意。可是,这一次幸福指数测试却使隐藏的问题一一暴露了出来,因为,小武在家庭幸福指数几个项目里全部打了最低分。
老师问他原因,他说虽然爸爸妈妈收入很高,也给他在杭州安排了很好的生活,可是他羡慕其他同学可以住在自己家里,有爸爸妈妈的关心,而他经常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陪我。”面对孩子的这项请求,这对父母也是感慨不已:“我们以后一定会尽力做到。”
个案三:希望陪吃肯德基的是妈妈
说法:再忙也不能把孩子“丢”给别人
相比其他感觉不幸福的孩子,龙龙(化名)没有他们成绩优秀,甚至可以说成绩不太理想,但他的生活同样让很多同学羡慕。因为龙龙的父母虽然整天忙于生意,但他们却体贴地给他安排了一个大学生哥哥陪读。这位大学生哥哥在帮助龙龙学习的同时,还会在双休日陪他一起吃肯德基,一起玩游戏。
但龙龙在家庭幸福指数的各项评定上却给了低分,他说,和大学生哥哥在一起,尽管也觉得很开心,可他更希望陪他一起吃肯德基的是妈妈,而不是他们只忙着自己的生意而把他“丢”给别人。(2410501)
新闻链接一
“学生幸福指数”
怎么评出来的
青春中学“学生幸福指数记载卡”是青春中学老师和杭师院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学生共同研究确定的。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记载卡共分为四个大项目,分别是家庭、学业、学校人际交往和学生自身感受四大项。每个大项目下再分5个小项目,如家庭这块就分为“家人关系融洽”、“家人对我关心”、“家人健康快乐”、“家庭教育民主”和“我以家人为豪”等5项。记载卡总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每个项目评定为“是”得5分,“一般”得3分,“不是”得1分。
新闻链接二
孩子眼中的
幸福与不幸福
太多的人在喧嚣的城市里忙碌,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拥有钱财多些、社会地位高些,再就是能和家人开心团聚。如果我去发出厌恶的声音,他们肯定会疑惑地问我,怎么,这么不对么?那么,请问,幸福可以用很多的钱堆起来么?
对我来说,对幸福的要求真的不高。我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他们与我在生活与学习上都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他们也是我发泄情感的好去处,我们互相了解着,下课,约几个好朋友,聊聊天,到操场上玩几脚球,不也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选择么?
——摘自青春中学学生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