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食河豚鱼毒倒3人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不要随意食用河豚鱼
晶报讯(记者罗秋芳通讯员蒋丽娟)近期,我市连续发生两宗食用河豚鱼中毒事件。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不要随意食用河豚鱼以及不认识、来历不明的鱼,以免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记者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本月我市连续发生两宗食用河豚鱼中毒的事件。半月前,一名60岁的拾荒老人刘某在南澳双拥码头捡回两条被遗弃的河豚鱼,当日中午12时左右在宿舍煮熟后食用。下午2时左右,刘某感觉口唇、指端麻木,感觉减退,4时左右去南澳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时,刘某不停呕吐,医院随即给刘某洗胃,症状未见缓解,病情逐渐加重。下午4时48分,刘某在转院行至坪山路段时死亡。上周末,又有一对夫妻因食用河豚鱼引起中毒,被送入医院急救,因抢救及时,已脱离危险,平安出院。这对夫妻在一个小区做清洁工,上周五上午,丈夫在大厦地下二层捡到一条鱼,拿回去煮熟了当作午餐,11时多进食,下午1时多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昏倒在地,同事见状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妻子因食用量少,中毒症状较轻,仅感到恶心、头晕、四肢麻痹无力。
市疾控专家称,食用河豚鱼是很危险的,市民最好不要食用。一旦发生食河豚鱼中毒,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
食河豚鱼小心中毒
河豚鱼又名吹肚鱼、气泡鱼、连巴鱼及台巴鱼。它的肉质鲜美,但某些脏器组织有剧毒,食后可引起中毒。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日晒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食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骤,发展迅速。一般人在食后数十分钟即可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首先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病人感觉口唇、指尖麻木,随之失去知觉,不知疼痛,肌肉瘫痪不能行走。严重中毒病人言语不清,呼吸困难,呼吸频速而不规则,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甚至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救护措施
立即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洗胃去除毒素。
已经严重呕吐的病人送医院急救,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1000ml加入维生素C0.5g,能加速排毒。
食河豚鱼中毒可试用鲜芦根1000克捣汁内服;或用鲜橄榄、鲜芦根各120克捣汁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