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刘鄂实习生李维富)钟钩、爬虎套环是曾侯乙编钟构成的一部分,共有9副,且形制相同,每副由7个零件组成,通长37厘米,宽18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悬钟时,一对“爬虎”铸件相对倒爬在两侧,卷曲成环的“虎尾”由一个兽面帽插销串联,插销尾端由一键钉人榫固定。“爬虎”前爪为榨眼,一对搭杆搭扣人内。一个半圆形套环穿钟杆后,向上与搭挂挂连。“爬虎”遍体揉黑漆,虎身给朱、黄色斑纹。1978年在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有三种悬挂方式:下层钟环挂式,挂钩为爬虎套环;双杆套环中层钟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钟插挂式,是以插销入挥、串钩钟钮。钟钩、爬虎套环在编钟悬挂时起重要的作用。
钟钩、爬虎套环每一部件上均有铭文,但字数不等。它们与钟、支架的铭文一共有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其中甬钟的记事铭文均为“曾侯乙作持”5字,标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搏钟的铭文则记载楚王熊章为曾侯乙铸宗彝一事;标音明文标示了钟的悬技位置或敲击部位及其所发音的名称,它们构成了十二半音称谓体系;乐律理论记述了曾国与楚、晋、齐、申、周等国的律名对应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