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秦晖通讯员陈文举、彭梅蕾)昨日,作为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之一,广州的企业家们与世界顶级管理大师杜维明和彼得·圣吉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高峰对话”,探讨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管理等话题,而中国的企业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对话的两位,一位是国际著名儒学大师,现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另一位是被誉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当今世界西方管理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在昨天的论坛上,杜维明的很多观点都贯穿着中国儒学的思想。他认为,个人如何与社会建立健康的互动,如何与自然持久和谐,这些才是我们当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两位大师均认为对企业而言社会和谐问题很重要,有企业家提出能否举出实例说明,哪些是这样的“模范”企业?彼得·圣吉笑着回答说,所谓的“模范”,其实根本不可能是完美的,因为企业有不同类型,很复杂。比如,美国有一家生产清洁产品的公司,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可降解产品,他们不把追求利润作为目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要教育人们如何可持续发展,结果这家公司却经营得非常成功。再比如,现在在美国正红火的“拉链汽车”公司,通过一种集体拥有汽车的类似租赁的方式,尽量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也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好的写照。
可借鉴“进城汽车交重税”
谈起社会发展,汽车成为两位大师的共同话题。“如果人人都把拥有汽车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那不用多久,北京的高速公路就已经车满为患。”杜维明指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要盲目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看齐,应该按需发展。“新加坡政府就很强势,为了防塞车,汽车想进市区还得交重税,我看北京奥运的时候就可以借鉴。”
对于杜维明的汽车理论,彼得教授还推荐了国外的新做法。“一人一辆小汽车,使用率明显不高,但如果集体使用,车辆24小时运行,效益最大化,汽车的保有量也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