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曾穷得有名的“空壳村”,然而自10年前围绕荒山做文章,这个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金秋十月稻熟果香的季节,我们走进黎平县罗里乡亚榜村,亲身感受了亚榜人以“四个模式”经营荒山致富的变化。
模式一:集约经营
亚榜村坐落在雷公山麓,村后巍巍青山,村前潺潺流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侗寨。 10年前的亚榜,人均年产粮仅30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到470元,村集体积累仅有78.68元,是全县有名的“空壳村”,村“两委”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1996年2月3日,亚榜村党支部改选,54岁的杨光亚被推选为支部书记。两天后,有能工巧匠之称的杨世勇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肩负着乡亲们的期望,新一届“两委”立即着手清理公开村里12年没有公开的账目,很快赢得了群众信任。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陆续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班子搭好了,首要的事就是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杨光亚认为要念好“山字经”,就是将各农户的闲置自留地自留山集中利用,由村两委按“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户管理、效益分成”的模式进行综合开发。思路一出,村组干部们开始一家一家地做群众工作,亚榜村的第一个模式———土地集约模式“出炉”。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千亩梨园”。为了带动群众,杨光亚和杨世勇以自己个人房屋作抵押,各贷款1.5万元购买苗木。1996年9月15日,他们带领村民在山上召开誓师大会后,“千亩梨园”动工。这年,400多村民从9月干到次年3月,终于建成“千亩梨园”,种下了大片金秋梨、板栗、柑柚苗。接着,村民们在“千亩梨园”内实行带状开发,立体种植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产品不仅占领当地乡镇市场,还销往外地,当年实现总收入30多万元。第三年,立体种植更加多样化,增加了玉米、油菜等,年收入再上新台阶,突破40万元。到2000年,这片“千亩果园”已种植金秋梨1700多亩,板栗、柑柚200多亩。亚榜村的土地集约模式既有“统”,也有“分”。“统”是统一开发,“分”是分户管理,农户最多的一户管理10亩以上,最少的也有3亩左右。收益群众占80%,村集体占20%。
模式二:筑巢引凤
2005年,在“千亩果园”已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围绕如何开发更多的荒山,把“山字经”文章再做大,亚榜村推出了第二个模式———“招商引资”。多年来村支书杨光亚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信息、跑市场,为了更好招商,2005年,他把支书的职务交给了年轻的副书记杨美江,自己主“外”,由杨美江主“内”。在杨光亚等人的奔波下,村里与国企乌下江林场签约共同开发“千亩茶园”,由乌下江林场投资150万元租赁亚榜村的荒山,开发1000亩茶园。经联络,香港中旅集团的优质茶苗“落户”亚榜村。乌下江林场出钱,香港中旅集团出优质茶苗,大批资金注入,亚榜村仅租赁土地,每亩山地一年就能收30元,上千亩地一年就稳赚数万元,不少村民到茶场打工,月收入70至800元。在荒山上筑好巢,让“金凤凰”来下蛋。目前,“千苗茶园”已开挖梯带470亩,种植安吉白茶、龙井43号茶470亩。预计3至5年后,茶园进入丰产期,每年可实现利润100多万元。
模式三:科技开路
村“两委”意识到,不懂科学种植是不合格的农民,他们推出了第三个模式:科技开路。2001年2月,亚榜村两次邀请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和研究生导师熊继文教授、杨昌达教授3位专家到亚榜村现场指导,向农民传授高位嫁接技术和果树管理等知识,解决果树不挂果等问题。2002年8月,又邀请湖南省靖州科技培训中心的3名技术人员到亚榜指导农作物后期管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间,亚榜村请省、州、县专家进村授课和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办培训班82期,受训农民近万人次。如今,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掌握了一套“侍候”果树的技术。村民杨通凯1998年在“千亩梨园”自己管理的3亩多地上套种了60多株科技杨梅,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行科技管理,2006年挂果,在市场上卖出每公斤10元的好价钱,收入5800元,杨梅供不应求,有的客户甚至亲自跑到山上来“抢摘”。村民杨胜广9年前种植金秋梨400株,引进的是优质种苗,再经过嫁接、套袋等一系列科技“优化”处理,如今已大部分挂果,仅此一项年收入达5000多元。像这样的例子,在亚榜村举不胜举。效益最具说服力,亚榜村在这些科技“状元”的带动下,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村”。
模式四:利益“捆绑”
“千亩茶园”建起来了,销路怎么办?村支书杨美江一语点破:“我们与国营乌下江林场合作,实行的是利益捆绑模式,他们出技术,提供销售渠道,不用我们操心”。亚榜村处在大山深处,周边没有大市场,销售路子狭窄,外商上门求购又受信息、交通等条件的制约。2005年,亚榜村在与乌下江林场合作开发时“有约在先”,实行利益捆绑后,使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村里负责生产管理,乌下江林场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确保了产业的产、供、销及科技上的投入。这一模式的运用,使亚榜村村民主要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了种植上,只负责搞好生产,近年随着山上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村民们从来没有愁过销路。今天,亚榜村依靠经营荒山的四大模式使山绿民富,人均年收入从1995年的不足470元上升到2650元,2005年实现产值160万元,“空壳村”变成了富裕村。 作者:张晓华姜秀波杨志刚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