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供暖季开始了。
每到冬季将临,集中供热似乎都成了无法逾越的一大社会难题,尤其在我们这块黑土地上,更是如此。然而,在集中供热的一片议论热浪之外,只要留心观察,有别于传统室内供暖方式的新思路、新产品其实一直在潜滋暗长,“电热膜”作为室内地热采暖方式的一支新“正规军”,正在崛起。
然而,像所有的新生事物在其萌芽和初始期必然遭遇成长的艰难一样,这项高新技术也在经历着一波三折,但是曙光已然乍现。近两年来,电热膜行业的国内领军企业黑龙江中惠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供暖产品已行销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38个地级市,并远销英国、德国、韩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地,中惠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热膜产品制造商。
坐落在哈尔滨市平房开发区的中惠,是哈大齐工业走廊最南端的一家重要企业,在目前国内电热膜生产领域,以年产1.4亿片具有高科技含量电热膜产品的生产能力,独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鳌头。然而喜中有忧,人们对电热膜这种新产品知之不多,特别在省内,眼下遭遇了推广之困。该公司董事长尹会涞期待着城市管理者、房地产开发商、终端用户观念的更新。
海外之行初识新的供暖方式
1999年隆冬,尹会涞去德国巴伐利亚州旅行,感觉那里的饭店温暖如春,环视室内却无暖气设备,一打听才知道人家室内顶棚安装了电热膜,可以设定温度。他进而了解到发达的欧美国家早在30多年前全面使用电热膜取暖。这种供暖系统不产生废气,免去了供暖企业服务,用户有完全的供暖自主权。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在日常生活的某些领域,西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一种激动、兴奋的情绪弥漫了尹会涞的内心,他认为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打定主意回国开发生产电热膜。
认准生产电热膜地热供暖产品这条道,尹会涞于1999年果断把此前多年生产建材、开发房地产积累的巨额资金,投入到电热膜研发活动中,至今已累计投资数千万元。电热膜地热供暖产品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尹会涞投资研发电热膜的想法,一开始遭到众亲友一致反对。他们认为风险太大,未来销售市场难以预测,而尹会涞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研发初始阶段,试制的电热膜,工作状态一直不稳定,难以投入工业品生产。研发一时陷入困境,合作伙伴一筹莫展。这使尹会涞将目光投向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们。2001年中惠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进行的建筑用电热膜开发研究,终于取得科技成果,并于次年获省科技厅和省建设厅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惠公司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技术2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外观设计专利已获授权。
2004年3月中惠的低温辐射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2005年中惠又有重大科技创新,一种绝缘、防水的自限性低温地热电热膜问世,并投入生产,很快投放市场。该产品预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它安装在室内水泥地面中,热传导方向有别于传统电热膜棚膜,它由封闭在水泥地面下的地膜产生热量,向上传导,很适合国内百姓的取暖习惯。
电热膜是否环保节能
根据有关人士提供的线索,记者近日采访了兰西县城兰电新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
该小区数栋住宅楼于2003年安装使用了中惠公司生产的电热膜。兰电新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李德欣介绍,该小区一套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住宅,住户平均每年取暖电费支出1000多元。该小区二楼的一居民说,她家使用面积80平方米,上一个供暖季的取暖电费仅为450元。取暖费收缴难,供热难计量,燃煤污染重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传统供热的老大难。然而,这一现象却在兰西县的兰电新村销声匿迹。他们既没有采用繁琐的单户供暖线路改造,又没有采取更为严格的收费措施,而是将传统供暖方式彻底变革———不是用锅炉、水暖或气暖,而是在建房时采用了最新研发成功的电热膜采暖技术,不但节省了大量煤炭资源、减少了污染,更完全剔除了供暖费的概念。
兰电新村的居民算了笔账:按照兰西县水暖取暖收费每平方米24.2元来计算,住宅面积80平方米的房屋需交纳取暖费1936元。在采用电热膜供暖后,一个采暖季(当地为180天)的费用也不过千元。
目前,由于煤炭价格已上涨到每吨415元,致使哈尔滨市现行热价中包含的每平方米燃料费超出标准近9元,给供热企业带来了严重负担,使其收支难以平衡。而且随着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必将使供热价格继续上调。因此,仅上调采暖价格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今年供暖开栓之际,哈尔滨热费收缴不足一成,历年陈欠热费达17亿元,近七成报废锅炉无钱更新。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哈尔滨市每年在供热方面消耗煤炭近400万吨。巨大的能源消耗不仅不符合资源结构调整方向,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电热膜地热采暖技术之所以能够向传统供暖方式发出挑战,凭借的是其节约资源、省地省钱、绿色环保、采暖费用不拖欠等优势。
从能耗角度看,不论是大型集中供热还是小区锅炉供热,均采用水暖方式。这样要将烧热的水通过泵及大量的供水管线输送到户后,其能源消耗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炭资源,二是在传输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热能,三是水泵工作消耗大量电力,四是水热供暖会消耗大量的水。以哈尔滨为例,在整个供暖期内需要补充1600万吨水,取暖期结束后的排水量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电热膜采暖则将采暖设备化整为零,既不存在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又不存在燃煤需求,相比之下优势明显。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看,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而电热膜采暖采用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加之本身材料也属于环保产品,其优势不言而喻。由于电费是分户独立计量、事先买电,居民的节约用电意识大大加强,有的地方夜间电价较白天便宜,这于国于民都有利。
就目前情况看来,电热膜地热采暖技术拥有诸多优势,并开始在我国逐渐推广。但其所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容忽视。在我国现行采暖体制下,在新建房地产项目中推广电热膜技术是可行的。记者认为,对于这个技术的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新型节能技术进行肯定的同时,还需要予以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最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采暖方式。
真正实现“热是商品”的绝佳途径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丛文认为,目前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方式,存在着收费难、冷热不均、设施管线长、热传递过程中浪费严重等现象;“热”是一种商品,而群众期待的供需方交易的公平、公正难以真正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希望寻找一种传统集中供热的替代途径。自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在国内使用以来,关于它是否节能环保,莫衷一是。董教授的观点是,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在于有些厂家的电热膜产品技术不成熟,应用条件不配套,墙体、门窗不节能,这些因素给电热膜供暖系统产品的声誉带来了消极影响。随着国家节能建材强制标准的大力推行,预示着取暖方式多元化时代到来。
董教授说,国内建筑使用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多年来,一直没有有关电热膜供暖系统使用成本及应用价值的、具有官方权威性的调查报告。董教授建议地方政府应对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生产企业进行扶持,同时确定示范区进行推广试验,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调查报告,真正给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产品“一个说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位供暖工程专家解释说,东北住宅使用电热膜取暖应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建筑物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应配有三层玻璃的节能塑钢窗,外墙厚度要达到30厘米,墙体外层应加10厘米厚的保温苯板;二是整个单元楼要达到一定的住户率,从而降低单户热量耗散;三是白天无人在家时应将电热膜控温器调至摄氏5度,从而达到自主节能省电的目的。
位于松北区的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有四栋新建宿舍楼,今年安装了中惠公司的供暖系统。这引起哈尔滨工业大学供暖专家很大兴趣。他们认为,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在公用建筑里有推广价值。学校通常有一个半月的寒假,如采用锅炉供暖方式,即使楼内无人居住也不能停止向供暖锅炉里添加燃料,以维持水暖系统的水循环。而采用电热膜取暖就不同了,可以不花一分钱。
如今的尹会涞四处奔走,反复告诉人们推广电热膜可以改善整个城市供暖季的空气质量,住宅用户自主采暖,还可免去供暖企业服务,这对于减少城市管理成本,实在意义多多。(黑龙江日报) |